淮渎祠诗(其二)

碧殿玲珑切绛霄,飞甍时见瑞烟飘。

疏封旧沐长源宠,济旱今看霈泽饶。

奠璧灵官宵秉简,函香天使晓乘轺。

时丰民乐边无警,好展神功翊圣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渎祠的壮丽景象与神圣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态度以及对神灵庇佑下民众生活安宁、丰收的赞美。

首联“碧殿玲珑切绛霄,飞甍时见瑞烟飘”,以“碧殿”、“玲珑”、“绛霄”、“飞甍”、“瑞烟”等词汇,勾勒出祠堂建筑的精美与天空的高远,同时“瑞烟飘”暗示了祥和与吉祥之气,为整首诗奠定了庄严而祥和的基调。

颔联“疏封旧沐长源宠,济旱今看霈泽饶”,通过“疏封”、“旧沐”、“长源宠”、“济旱”、“霈泽饶”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去神灵恩宠的追忆以及对当前神灵赐予雨水、缓解干旱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颈联“奠璧灵官宵秉简,函香天使晓乘轺”,运用“奠璧”、“灵官”、“宵秉简”、“函香”、“天使”、“晓乘轺”等意象,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夜晚灵官手持简册,清晨天使乘轺车前来,展现了对神灵的虔诚敬仰与期待。

尾联“时丰民乐边无警,好展神功翊圣朝”,总结了祭祀活动带来的正面影响——“时丰民乐边无警”,即民众生活富足、快乐,边境安宁,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神灵继续施展神力,辅助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淮渎祠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在神灵庇佑下的民众生活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神灵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宪副郁公回速追饥不及诗以寄之

故人应怕醉离亭,五鼓驱车出邓城。

茅店鸡声霜气重,荒途马色月华明。

开尊寂寞孤吟倦,隐几萧条百感生。

遥想行台宵弭节,岭云江树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襄阳怀古

旬宣南驻楚江湄,登眺悽然泪欲垂。

秋雨蒹葭文焕垒,春风蘋藻寿亭祠。

岘山不改当年色,汉水应无旧勒碑。

日暮平原春烧起,恍疑吴晋合兵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谒李潭州祠作(其一)

玄云惨澹压孤城,城外萧萧铁马鸣。

一室甘心俱就死,三军效节忍偷生。

英魂不共寒芜没,精爽犹随夜燐明。

采采溪毛酌清泚,临风三酹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谒李潭州祠作(其二)

贾相当年秉国钧,贤臣远斥任谀臣。

岂知末路摅忠士,不是平原献谄人。

吕氏诸郎甘纳士,李公一族竞捐身。

新祠翼翼湘江上,一读穹碑一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