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怀古

旬宣南驻楚江湄,登眺悽然泪欲垂。

秋雨蒹葭文焕垒,春风蘋藻寿亭祠。

岘山不改当年色,汉水应无旧勒碑。

日暮平原春烧起,恍疑吴晋合兵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襄阳怀古》由明代诗人何乔新所作,通过对襄阳这一历史名城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深深思考与怀念。

首联“旬宣南驻楚江湄,登眺悽然泪欲垂”,开篇即以“旬宣”点出时间概念,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岁月的流逝。诗人站在楚江之畔,眺望远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哀愁,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暗含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颔联“秋雨蒹葭文焕垒,春风蘋藻寿亭祠”,通过“秋雨”与“春风”的对比,以及“蒹葭”与“蘋藻”的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中的自然之美与生命之韵。同时,“文焕垒”和“寿亭祠”则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敬仰与怀念。

颈联“岘山不改当年色,汉水应无旧勒碑”,运用对比手法,岘山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貌,而汉水可能已经失去了那些记载历史的石碑。这既是对自然永恒与历史变迁的对比,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深刻反思。

尾联“日暮平原春烧起,恍疑吴晋合兵时”,描绘了一幅日落平原、春火烧起的画面,诗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某个时刻,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这一联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襄阳这一历史名城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谒李潭州祠作(其一)

玄云惨澹压孤城,城外萧萧铁马鸣。

一室甘心俱就死,三军效节忍偷生。

英魂不共寒芜没,精爽犹随夜燐明。

采采溪毛酌清泚,临风三酹不胜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谒李潭州祠作(其二)

贾相当年秉国钧,贤臣远斥任谀臣。

岂知末路摅忠士,不是平原献谄人。

吕氏诸郎甘纳士,李公一族竞捐身。

新祠翼翼湘江上,一读穹碑一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岳阳楼作(其一)

城上翚飞百尺楼,凭高一眺散离忧。

九江淼淼天边逝,万象森森镜里浮。

晴霭晓迷蛟女室,凉飙昼送估人舟。

文章谁似高平老,烨烨虹光映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岳阳楼作(其二)

阑干十二碧玲珑,千里湖山入望中。

云影凄迷涵远岫,波光滉漾浴晴空。

登临谁识希文意,俯仰深怀大禹功。

江草江花纷在目,凭轩脉脉看冥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