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少傅王公书来谓贞节碑制有泰山之遗不胜愧叹》。邵宝以泰山碑为喻,表达了对王公所撰贞节碑的敬仰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碑文的深远意义与天地、明主、春秋、石钟、风榭、山鬼及文星等自然与神话元素相融合,展现了对王公文采的极高评价。
首联“吾碑敢学泰山碑,不谓溪翁谓似之”开篇即以泰山碑作为标杆,表明对王公碑文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王公碑文的卓越与独特之处。
颔联“天地深恩明主诏,春秋巨笔傅臣词”进一步赞扬王公的文笔深厚,如同天地间的大恩与明君的诏令,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权威性。
颈联“石钟追动蒲牢角,风榭馨香柏树枝”通过描绘石钟的回响与风榭的香气,形象地表现了王公碑文的影响力与艺术魅力,仿佛能触动人心深处的共鸣。
尾联“山鬼自今须敛避,文星五夜照南离”以山鬼收敛其行,文星照亮夜空,象征着王公的文采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将长久地照耀后世,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王公碑文的赞美,不仅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视与期待。邵宝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将对王公的敬佩之情融入自然与神话的意象之中,使得这首诗既富有哲理深度,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