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雨中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荼蘼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茱萸丛中细雨蒙蒙,离别故土秋意更浓。
极目远眺台上景,心却常在梦中回故乡。
路边荼蘼受寒霜侵扰,身处异地只能羡慕雁南飞。
只有那枝深情的菊花,满杯酒色独自黯然神伤。

注释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房重:密集。
雨霏微:小雨纷飞。
去国:离开国家,指远离家乡。
恨稀:离别的愁绪。
目极:极目远望。
暂:暂时。
台上:高台或楼台。
心遥:心系远方。
梦中归:在梦中回到故乡。
荼蘼:花名,春季开花,象征衰败。
路远:路途遥远。
愁霜早:因早霜而忧虑。
乡遥:远方的家乡。
羡雁飞:羡慕大雁能自由飞翔。
多情:深情的。
一枝菊:一枝菊花。
颜色:色彩。
自依依:独自黯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寂寞与怀念之情。"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中的"茱萸房"指的是用茱萸草覆盖的房屋,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深秋季节中所感受到的凄凉和寂寞。"重雨霏微"则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细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大地,但同时也增添了诗人的愁绪。

"去国逢秋此恨稀"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异乡经历深秋时所产生的情感。这里的"此恨稀",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虽然这种情感不常见,但在这特定的环境和心境中,却变得尤为强烈。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渴望。尽管肉眼所及之处只能是远眺,但心灵却能够在梦中回到那片故土,这种对家的思念和渴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的"荼蘼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中的"荼蘼路远"形容了归途的遥远,而"愁霜早"则是诗人对于天气变冷所产生的情感。这里的"兄弟乡遥羡雁飞"表达了对亲人或旧友的思念,希望能够像大雁一样,自由地飞向心中的那个方向。

最后一句"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则是诗人在寂寞中找到的一丝慰藉。在这充满了深秋哀愁的时节,只有一朵多情的菊花和酒杯中的美丽颜色,能够陪伴着他,让他的心灵得到一些安慰。"依依"一词,不仅形容了菊花的姿态,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天远离家乡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以及他对于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落星山登高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黄花汎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

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

独听空阶雨,方知秋事悲。

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十日和张少监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

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

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

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李啸村四首(其四)

修竹千竿酒百樽,华林江左旧名园。

共君相约年年醉,世上升沈安足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