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十一首(其十)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谁能与我共论山川之美,探寻春天的乐章,欣赏月亮的娇美?
我将尝试用最纯净的瑶简文字,描绘出龟鱼图案,仿佛要将它们送上天际。

注释

丘壑:山川沟壑。
碧鲜:翠绿鲜艳的景色。
静寻:静静地寻找。
春谱:春天的乐章或画卷。
婵娟:明亮而美好的月亮。
会当:将要。
小杀青:精妙地刻画。
瑶简:珍贵的玉简,比喻纯洁的文字。
图写:描绘。
龟鱼:象征长寿和吉祥的图案。
把上天:升上天空,寓意超越凡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陶的《竹十一首》中的第十首。这是一首咏竹之作,通过描绘竹子的姿态和特性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中“丘壑谁堪话碧鲜”一句,形象地将竹子比喻为翠绿色的山丘,展现了竹子生长在土坡间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静寻春谱认婵娟”则是从声响上去感受竹子的韵味,“婵娟”形容声音轻柔,表现了竹子在微风中发出的细腻声音,是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细心体会和欣赏自然之美的一种表达。

“会当小杀青瑶简”一句,“小杀”意味着适度地裁剪或修剪,通过这种行为来强调竹子的灵动与笔直。这里的“青瑶简”可能是指竹简,即用竹子制成的书写工具,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古代文人使用竹简记载文字的怀念。

最后,“图写龟鱼把上天”则是将竹子比喻为能够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灵(如龟、鱼)相连,甚至能通向天界的神圣之物。这不仅在形象上突出了竹子的挺拔,更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了竹子超凡脱俗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通过咏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竹十一首(其十一)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其一)

后来台席更何人,都护朝天拜近臣。

长笑当时汉卿士,等闲恩泽画麒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其二)

匝地歌钟镇海隅,城池鞅掌旧名都。

不知珠履三千外,更许侯嬴寄食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闲居杂兴五首(其一)

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巴童自弃遗。

闲卧清秋忆师旷,好风摇动古松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