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书

烦心思所持,屏事入小阁。

踾扑下尘梁,侈哆张败笈。

雨烂百数番,虫食三四筴。

轩昂醉墨闹,纤悉新书杂。

鱼子或破碎,蚕儿尚狎恰。

快心伯长文,跋尾清臣拓。

幼辞反知进,故句时自惬。

坠亡多玩爱,存聚必券帖。疏密交及戚,前后生与?。

诲束俨父师,寒暑怖儿妾。

谑浪笑忽还,私昵情再接。怆事涕涔涔,悯时叹??。

一饷诚寂寞,千里遽会合。

游心到句甬,开眼见苕霅。

京华历历复,节物匆匆涉。

恍尔惊异方,遁去乃几腊。

回头厌襞积,举体觉疲薾。

东阁聊欠伸,梦断风一飒。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检书》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整理书籍的过程和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烦心思所持,屏事入小阁”点明了诗人的思绪纷扰,决定暂时放下杂事,进入书房整理书籍。接下来,“踾扑下尘梁,侈哆张败笈”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书籍散乱、灰尘满布的景象,暗示了长时间未整理的状态。

“雨烂百数番,虫食三四筴”描述了书籍因雨水侵蚀和虫蛀而损坏的情况,流露出对书籍命运的无奈与惋惜。“轩昂醉墨闹,纤悉新书杂”则转而描写书籍中既有豪放的书法作品,也有细致的新书,展现了书籍内容的丰富多样。

“鱼子或破碎,蚕儿尚狎恰”以比喻手法,将书籍中的残缺比作破碎的鱼子,而完好无损的部分则如同蚕丝般珍贵,表达了对书籍完整性的珍视。“快心伯长文,跋尾清臣拓”提到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的精彩文章和题跋,让人心情愉悦。

“幼辞反知进,故句时自惬”表明在阅读过程中,诗人对旧词句产生了新的理解与欣赏。“坠亡多玩爱,存聚必券帖”反映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无论是遗失还是保存,都充满了爱惜之情。

“疏密交及戚,前后生与?”则表达了对书籍排列顺序的思考,以及对书籍内容关联性的感悟。“诲束俨父师,寒暑怖儿妾”通过类比,将整理书籍的过程比作教导孩子,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谑浪笑忽还,私昵情再接”描绘了在整理过程中,诗人与书籍之间产生的亲切感和情感交流。

“怆事涕涔涔,悯时叹??”表达了诗人面对书籍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时的感慨与忧思。“一饷诚寂寞,千里遽会合”则描绘了短暂的孤独之后,与远方友人相聚的喜悦。“游心到句甬,开眼见苕霅”表现了诗人沉浸在书籍世界中的愉悦体验。

“京华历历复,节物匆匆涉”反映了诗人对京城繁华景象的回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恍尔惊异方,遁去乃几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回头厌襞积,举体觉疲薾”则描绘了诗人整理完书籍后的放松与满足感。

“东阁聊欠伸,梦断风一飒”以轻松的笔调收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整理完书籍后,略感疲惫但心情愉悦的情景,以及夜晚微风吹过,仿佛梦境被唤醒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整理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高山别邻几

高山扶层巅,下与地盘结。

气贯不变移,泽枯乃朽裂。

有如善人交,生死两固节。

语默无异方,黯沮在为别。

世风随日俭,俗态逐势热。

负予好古心,嘘叹星斗灭。

近得邻几生,胸怀贮霜雪。

饥渴入诗书,趣向著羁绁。

又与斯人离,先日心破折。

古也当贻言,在子可扪舌。

奈何区区诚,敢以御者说。

器成必刓琢,德润资澡刷。

安文谩徽墨,古训乃佩玦。

帝门急豪英,济物无自孑。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杂兴

虎豹性食人,智者畜为戏。

形影本相亲,愚夫见而畏。

疑同不疑异,远哉愚与智。

形式: 古风

吕公初示古诗一编因以短歌答之

览君古风之章句,两谢不足以下顾。

长江走澜天外来,共鹄轩风日边去。

上有致君却敌之良策,下有逍遥傲世之真趣。

惜乎志大名位卑,明珠投闇人疑之。

昔时名价满天下,此日塞默趋尘泥。

古人但以才术喻富贵,自馀之外胡足思。

公初之道既如此,宜乎穷约而不悲。

愧无玉案报神藻,聊此感激成荒辞。

形式: 古风

老莱子

常羡老莱子,七十亲不衰。

飒然双白鬓,尚服五綵衣。

戏游日膝下,弄物心熙熙。

或时暂仆跌,辄作婴儿啼。

清朝万钟禄,不肯卖片时。

人生有此乐,何暇外慕为。

伊余生不造,才壮苍天亏。

搏膺念之子,叹咏形诸诗。

想象且三复,苦血下交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