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对陶弘景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其人品的赞美。"斯人肥遁士",开篇即点出陶弘景作为隐士的特质,"肥遁"一词源自《庄子》,形容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高卧亦无心",进一步刻画他不问世事、心境淡泊的形象。
"野树留余润,春花带远阴",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他的隐居环境,野树滋养着大地,春花在远处的阴凉中绽放,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近床衣欲冷,拂石坐还深",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即使在室内,也感受到自然的凉意,静坐于石头上,沉浸于深思之中。
最后,诗人以问答的方式,询问陶弘景是否能与陇上吟唱的诗人相比,表达了对陶弘景高尚品格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袁凯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