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宣孝太子墨竹

沙海神光射天起,中有蟠龙龙有子。

混同江声何处来,卷作淋浪墨池水。

蜿蜒欻起鳞鬣张,蜕骨立化千筼筜。

一朝侍臣抱髯泣,鹤驾不归云路长。

百年梁苑陵谷变,流落人间能几见。

明昌内府应秘藏,小字亲题保成殿。

吁嗟帝子真天人,此君亦作天人真。

君不见洋州老太守,挥洒虽工无此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金宣孝太子墨竹》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神韵。开篇以“沙海神光射天起”起笔,犹如墨色在沙海中绽放出神秘的光芒,象征着墨竹的生动与灵性。接下来,“中有蟠龙龙有子”暗示了墨竹的形态如同盘龙,枝干间孕育生机,富有动态感。

“混同江声何处来,卷作淋浪墨池水”将江涛之声融入墨色之中,形象地描绘了墨竹的流动之美,仿佛波涛翻滚的水墨画面。接着,“蜿蜒欻起鳞鬣张,蜕骨立化千筼筜”进一步刻画了竹节挺拔、叶片如鳞的细节,展现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

“一朝侍臣抱髯泣,鹤驾不归云路长”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墨竹主人金宣孝太子的怀念,以及对其仙逝的哀悼。最后,诗人感叹岁月变迁,“百年梁苑陵谷变”,墨竹虽美,但历经沧桑,世间能见者稀。“明昌内府应秘藏,小字亲题保成殿”点出这幅墨竹图可能珍藏于宫廷,其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结尾处,诗人以洋州老太守的墨工精湛与之对比,赞美张翥的墨竹画作具有超越常人的神韵,堪称天人之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墨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

于阗河头夜光发,赤髯贾胡采明月。

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许鬼工能琢成。

伊谁得此邢公子,示我绿玉双连理。

恍如空碧虹气垂,半隐青瑶蟾一规。

展之两环不逾尺,叠作团团小苍璧。

縠文错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宝刀刻。

庐陵学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琼琚词。

珊瑚佩钩讵可数,我疑制自金源时。

集贤仙公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

请君留束宫锦袍,待看挥毫玉堂上。

形式: 古风

并州歌送张彦洪使毕还河东

吾乡故人零落尽,见子老成殊慰心。

祥金百鍊乃利器,桐尾方焦逢赏音。

河东臬府幕下士,飞传来作朝正使。

太和岭上盗已空,旌旗尽是官军红。

杀人如麻道路绝,朝狐暮枭竞巢穴。

严风歘起霜倒飞,塞日黯淡寒无辉。

子来未几遽言归,使我东望泪沾衣。

岂不闻并州少年游侠子,手携玉龙最轻死。

并州将军刘越石,夜半登临长啸起。

汾河直来绕郡城,雁门离石寒峥嵘。

老旻四叶弹丸地,大梁全师劳再征。

一朝征贼辄破碎,大将不诛天失刑。

为子作歌歌愤激,眼中太行如动色。

安得壮士射乌弓,为落搀抢连太白。

形式: 古风

刘道权为李远子微作青山似洛中图为作歌以系之

石头城中有渺渺之秦淮,秦淮东流入江远,其上叠巘连鲁厓。

牛头双阙云门开,三山北山郁烟霾。

六朝遗迹犹在眼,千古往事徒兴怀。

昔人谓此洛中似,四面青山围二水。

刘侯熟识此景胜,况复爱画入骨髓。

五尺长纸茧不如,乘兴破墨涂成图。

渔梁茅屋昏欲无,坏陵荒陇迷楸梧。

寒潮已落断崖阔,行人不渡扁舟孤。

嵩邪邙邪漫漶那可辨,但见招提林杪直下藏村墟。

忆我羁游石城日,江烟山雨正萧瑟。

横塘酒家好新酒,醉倚船窗看奇崛。

只将健句写归来,却恨此时无此笔。

形式: 古风

吴俊仲杰横河精舍图亦道权作

横河精舍谁所居,丰城隐者吴仲杰。

是中林壑特幽胜,一幅刘权画尤绝。

远山数曲重复重,炊烟一村树丛丛。

岚光云气纷滉瀁,盱水汝水遥相通。

近山什伯青匼匝,峰底斜穿鹧鸪峡。

跳波直下却洄漩,怪石截断双流合。

竹窗桂栋溪之隅,过门好客无时无。

溪鱼长肥酒长熟,拨弃世务谈诗书。

梧州春雨草木长,榉塘耕稼仍膏壤。

锄翁牧子行唯诺,沙鸟风帆自来往。

独不见陶县令松菊园,又不见杜陵老桑麻田。

人生得此不归去,有如头上之青天。

杰乎杰乎吾羡汝,毋负山中故人招隐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