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酉春社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清清的碧波渺远,日光闪耀,柳条随风轻摆,青草茂盛。已经是垂暮老人了,却遇到春色,这种滋味有谁知道呢?竹帘都垂下来,庭院里一片安静,只有我一个人,无聊地看着一对燕子比翼双飞。
害怕寒冷没敢换上春衫,春日到郊外踏青的时候懒于和其他人相随。摆上春天地里的野菜和做熟的山里的野味,农家酿的酒可以随便些。人老了,不敢多喝,没有醉倒在花丛中,花儿没有说话,却笑话我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癸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
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渺渺:远貌。
晖晖:晴明貌。
依依:茂盛的样子。
一说轻柔的样子。
离离:分披繁茂貌。
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踏青:春日郊游。
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
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野蔌:野菜。
山敬:野味。
锻,同“肴”。
酿:此指酒。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王炎所创的《江城子·癸酉春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春时的心境和情感。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开篇即以清澈的水波和温暖的阳光作为背景,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

“草离离。”随后描写的是草地上细小的花朵争相绽放,给人以生长蓬勃之感。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诗人以“老大”自称,表达了在这个春天里,对于年华渐老、孤独赏春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只是这种情感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呢?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接下来是一幅幽静的庭院景象,帘幕低垂,营造出一种封闭与隔绝的氛围。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独自一人,唯有燕子在空中翱翔,增添了一丝生动。

“怯寒未敢试春衣。”虽然已经是春天,但余寒尚存,诗人还不敢换上轻薄的春装,这里透露出一种对气候变化的细腻感受。

“踏青时。懒追随。”春天到来,自然界充满了生机,诗人在这时节踏着绿色的草地,但心情却有些懒散,不愿意去追逐任何事物。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接下来是对美食的享受,提到了野生的蔬菜和山里的佳肴,以及可以随时享用的村里自酿的酒水,表现出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淡然态度,不必在花前醉生梦死,只是感慨于花朵的沉默无言,似乎在嘲笑那些为之痴迷的人。这里蕴含着一份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54)

王炎2(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用荼酿酒饮尽,因成此,谩呈继韩王炎

蔌蔌落红都尽,依然见此清姝。水沈为骨玉为肤。

留得春光少住。鸳帐巧藏翠幔,燕钗斜亸纤枝。

休将往事更寻思。且为浓香一醉。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阮郎归

落花时节近清明。南园芳草青。东风料峭雨难晴。

那堪中宿酲。回首处,自销凝。谁知人瘦生。

倚阑无语不禁情。杜鹃啼数声。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阮郎归.霅川作

几回幽梦绕家山。怯闻梅弄残。潇潇黄落客毡寒。

不禁衣带宽。身外事,意阑珊。人间行路难。

寻思百计不如闲。休贪朱两轓。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夜行船.贺将使叔成宝相寮

淡饭粗衣随分过。新成就、庵寮一个。

静处藏身,十分自在,只恁么、有何不可。

过眼空花都看破。红尘外、独行独坐。

也没筹量,也没系绊,更觅甚、三乘四果。

形式: 词牌: 夜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