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洛阳多

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

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

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

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

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

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题为《山似洛阳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洛阳山景的赞美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首句“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金陵(今南京)秀丽景色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对中原大地美景的认同,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洛阳,强调了洛阳山景的卓越与天成之美,与上文形成呼应。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描绘了洛阳山峦起伏、错落有致的壮丽景象,通过“匝匼”、“涌”、“参差”、“敷”等词,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层次感。“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则进一步渲染了山色的连绵不绝,仿佛与城郭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东晋犹西晋,新都拟旧都”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对洛阳作为古代都城辉煌历史的追忆与对当前洛阳作为新都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则通过山峰的方向与水的流向,营造出一幅宏大的山水长卷,展现了洛阳山水的独特魅力。

最后,“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引用李白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则以问句收尾,既是对洛阳山景的深情回顾,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三复白圭

哲后留遗什,贤儒戒谨端。

《抑》诗才数语,洛诵每三叹。

深念枢机密,宁教金玉刊。

康圭原畏玷,扪舌更思难。

行远逾符节,输诚胜敦槃。

起羞功莫盖,磨缺璧仍完。

缄口前人识,危言圣世安。

立诚惟自慎,非使学蝉寒。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沈珠于渊

至宝非求货,宁争径寸珠。

来由鲛客馆,沈向应龙区。

曲渚从光坠,长流任影孤。

止同怀蚌腹,犹似掩羊须。

异采无相献,藏珍孰为输。

璿源仍曲折,仙露映零濡。

淮浦□奚坼,江津岸不枯。圣朝何物贵?

多士起菰芦。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雉雊麦苗秀

宿麦和风里,连畦尽吐苗。

丘中闻雉雊,陇上似迁乔。

角立连芒擢,茎翻见尾翘。

朝飞春漠漠,有□野萧萧。

未啄黄云出,先依绿野骄。

农登欣率育,鸟亦乐山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因瑰才而究奇

大木得工师,因材结构宜。

不缘操斧巧,岂见豫章奇。

桴有飞龙翼,窗来玉女窥。

穹窿成画栋,岌嶪负文机。

伟自山林出,高为殿阙资。

天朝方采择,珍重所堪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