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胡教授

山中秋风寒刮席,忽忆无毡泮宫客。

夜长萤火一灯孤,四壁蛩声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独清,强挽诗人同此盟。

饭颗山头报卓午,绛纱帐下听三更。

吾侪赋分本无二,老子新来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拟回,醉后行歌醒复醉。

平生岩穴不作难,更愿他人同此欢。

广文爱山侬等耳,虽有幽寂无侬閒。

君不见晨招在馆笑在列,楹杙昌苓竞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从今对酒看山嬉。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山之夜,寒风吹过如席般刺骨,忽然想起那些没有毛毡的泮宫学子。
长夜漫漫,只有萤火一盏孤灯,四周墙壁虫鸣更显寂静。
文人自古以来就常独自清冷,勉强拉拢诗人共结此情谊。
饭颗山头报时已至正午,我在绛纱帐下倾听深夜更鼓。
我们这些人的命运本无二致,我最近增添了疲倦之意。
入山四十天仍未打算归去,醉后唱歌醒来又醉。
一生中对隐居山野并不觉得艰难,更希望他人能共享这份乐趣。
广文先生你和我一样热爱山林,尽管幽静但并无闲暇。
你看那晨招馆中的晨招笑语盈盈,楹杙昌苓的竞争各展才艺。
疲倦的老人对此毫不知情,今后只愿对着山水饮酒赏玩。

注释

山中秋风:秋天山上的寒冷风。
忽忆:忽然想起。
无毡:没有毛毡。
泮宫客:学府里的学生。
夜长:长夜。
萤火:萤火虫。
四壁:四周墙壁。
蛩声:虫鸣。
文人:文士。
独清:孤独清冷。
饭颗山头:某处山头。
卓午:正午。
绛纱帐:红色的纱帐。
三更:深夜。
赋分:命运。
倦意:疲倦。
入山:进入山中。
拟回:打算回去。
醉后:喝醉后。
醒复醉:醒来又醉。
岩穴:山洞。
作难:觉得困难。
广文:泛指教书先生。
侬等耳:我们这些人。
晨招:古代官署名。
馆笑:馆舍中的笑声。
楹杙昌苓:比喻竞争者。
工拙:技艺高低。
倦翁:疲倦的老人。
对酒看山嬉:对着山水饮酒游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中的清冷景象,诗人忆起远方的朋友,感叹夜长萤火孤独,四周唯有虫鸣声声,显得格外寂静。诗人以文人的身份自比,强调其清高孤寂的生活,即使在饭颗山头或绛纱帐下,也沉浸于诗酒之中,不愿轻易离开山林。他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疲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人以晨招和楹杙昌苓为例,暗示自己虽然身处山野,但心中仍有对学术和才华的追求,尽管疲倦,但仍乐于欣赏山色,享受饮酒作诗的乐趣。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白,展现了宋代文人既清高又世俗的一面。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奉谢赵季茂遣馈鲎酱

逃禅绣佛正长斋,谁遣瓶罂海上来。

鲛室玄云按犀甲,蜃楼红雾染珠胎。

把螯便合閒双手,据壳未应期九垓。

尊俎折冲定无敌,江湖岁晚莫论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庚子正月彗见于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唐律(其一)

天象占仁爱,宸心极战兢。

图从甘石辨,言并禹汤兴。

有志酬消露,无词赞履冰。

至明昭万里,先愿烛西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庞庄敏魁柄帖赞

汉有德公天下士,皇祐相国实其裔。

虽云出处有同异,今古庞宗开显晦。

我观清风励百世,未若太平以身致。

鹿门遗墨不可觊,聊宝此书贵行志。

形式:

拙妇吟

西风策策黄叶舞,茅檐三尺鸣秋雨。

东家拙妇拥面啼,强剔孤灯诉愁窭。

当年采桑陌上归,嬉游不管春蚕饥。

千丝万缕茧白雪,便学红女攀花枝。

十七十八事机织,暗琐青闺人不识。

二十三十幽恨长,卢家古梁玉为堂。

四十五十已老大,唧唧鸣蛩欺独卧。

尚随姑嫂作笑嗔,一生苦乐由他人。

君不见昨朝县吏踏门闑,杼柚已空盆盎竭。

鸡豚指栅索饮壶,掀釜叫嘑嗤妇拙。

起来迎门陪笑面,不似娇羞怕人见。

今年岁事苦不登,且为当家聊一展。

吏嚣不肯怒且诃,大儿门东窥饭箩。

藁砧走藏姑诮骂,造饼无面知如何。

蹙金芙蓉戏双鸳,绣床一倚曾万钱。

低头长叹祇自怜,昔者何巧今不然。

吏嘑已倦里正醉,抆泪背人还涤器。

明朝欲酒姑勿哗,正恐突隳惊阿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