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牧的作品,名为《次韵经略吴及石门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
首句“谏纸空箱后,高牙拂断霓”中,“谏纸空箱后”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一个空荡荡的箱子后面写下了劝诫之言,而“高牙拂断霓”则描绘了一种强烈而又优美的自然景象,仿佛是山峰与云雾相互交缠的情形。
接下来的“还符翠洲梦,来见石门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地方或情境的回忆和向往,“翠洲”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石门题”则可能是指在石门这个地点留下的文字或记号。
“架竹生新径,诛茅得旧蹊”一句中,“架竹”可能是一种修剪过的竹林,而“新径”和“旧蹊”则分别代表了新的道路和过去的小路,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更新的主题。
“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描绘了一种山水之间的行走过程,“阴崖”和“阳岭”分别代表着山的不同部分,而“走别洞”和“带回溪”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体验。
“吟桂人非隐,逢花客自迷”一句中,“吟桂”可能是指吟咏桂花之美,而“非隐”则表示不愿意隐藏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同时,“逢花客自迷”则描绘了一种在美景中自我陶醉的情形。
“虚中存纳受,绝壁阻攀跻”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某种精神或情感的积累和保存,以及面对外界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地远饶征戍,君来息鼓鼙”一句中,“地远”可能指的是远离尘嚣,而“饶征戍”则是希望能够减少或免除某种劳役或压力。同时,“君来息鼓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知己到来的期待,希望能够在一起享受安逸的时光。
“吏闲眠麂鹿,民乐戏凫鹥”这句描绘了一种官员悠闲自得、人民快乐无忧的和谐景象。
最后,“胜事时相遇,芳樽手屡携”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记忆或经历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够常常与朋友共同分享这些美好的时光。同时,“清风与诗句,留与昔贤齐”则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文学之美的崇尚,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与古代贤达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