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

处世如大梦,悟者能有几。

钟鸣漏已尽,耽著不知止。

贤哉颍川公,才老即谢事。

悬车筑园池,归作隐君子。

大块方逸我,顺之聊复尔。

燕居二十年,坐进端为此。

委形虽物化,妙湛本无死。

我来恨不及,犹喜识其嗣。

鬓眉皓已霜,眸子炯如水。

头著白纶巾,萧散真晋士。

传家有高风,何必拾青紫。

衡门久不开,荒径为我洗。

相携步方塘,春渌涨清泚。

修篁间苍松,新槐杂嘉卉。

断桥堆露箨,危架引烟蕊。

荫庭桂团团,叠涧石齿齿。

萧森无俗姿,旷远含古意。

慰我放逐情,翛然百忧弭。

缅怀前人风,安得九原起。

相过不厌频,追随从此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诗中描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古代高士风范的追忆。

首句“处世如大梦,悟者能有几”,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指出能够真正领悟人生真谛的人寥寥无几。接着,“钟鸣漏已尽,耽著不知止”则揭示了世人沉迷于功名利禄,难以自拔的现状。

诗人随后赞扬了颍川公的智慧与决断,他年老时便辞官归隐,筑园池以自娱,成为真正的隐士。这一段展现了对古代高士生活态度的钦佩与向往。

“大块方逸我,顺之聊复尔”表达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诗人继续描述了陈氏隐圃的环境之美:“燕居二十年,坐进端为此。”隐居于此,享受着二十年的宁静生活,每日的进益皆源于此地的静谧与自然。

“委形虽物化,妙湛本无死”则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肉体虽终将消逝,但精神与智慧却能超越生死,永存世间。诗人最后感慨自己未能亲历这样的生活,但仍庆幸能认识陈氏家族的后人,通过他们了解这片隐居之地的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赞美,以及对古代高士风范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余赋佚老堂志宏见和复用前韵成一篇呈兴宗

人生期百年,得老亦无几。

超然高世士,急流贵勇止。

挂冠神武门,不与王侯事。

驱车返田庐,出关随父子。

宁知千载后,夫子亦云尔。

虚堂号佚老,游息长在此。

心閒齐物我,漏尽谢生死。

遗德蔼清芬,承家有贤嗣。

行年踰六十,遇物如止水。

岂惟诗家流,端是林下士。

闭关园日涉,不种红与紫。

满庭松桂香,月露浩如洗。

风篁自萧萧,池溜方泚泚。

知我却叩门,锄榛出芳卉。

杞菊初长苗,棠梨半含蕊。

清谈款襟抱,忘此德与齿。

境幽人复佳,发我斐然意。

作诗挂楹间,拙恶何时弭。

邓侯亦可人,佳句实予起。

抱膝更长吟,芜音惭四始。

形式: 古风

清明日

忆昔叨尘寓帝京,春光淡荡值清明。

赐来新火传红蜡,煮就香糜和白饧。

游女踏青寻苑草,戏童引线送风筝。

沙阳寂寞都无此,卧看山云听水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上巳日

暮春祓禊集簪裾,锡燕昆明咏乐胥。

宝马骁腾随鼓吹,綵舟曼衍戏龙鱼。

闽山放逐家何在,帝里风光乐自如。

嘉节只添迁客恨,宽恩何日赋归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晏起

清明已过初短宵,春气困人如浊醪。

院深人静不知晓,虚堂一枕方陶陶。

觉来红日高三丈,竹影扶疏风叶响。

披衣散发久逍遥,髣髴枕痕犹颊上。

却思昔簉鹓鹭班,每听朝鸡长惨颜。

戴星侵月未为苦,冲风冒雨长艰难。

何如谪堕溪山里,钟鼓不闻春睡美。

先生梦觉本来齐,更与睡乡重作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