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孔氏颜乐亭

颜巷久已空,颜井固不迁。

荆榛翳蔓草,中有百尺泉。

谁复饮此水,裹饭耕废田。

有贤孔氏孙,芟夷发清源。

废床见绠刻,古甃昏苔痕。

引缸注瓢樽,千岁忽复然。

嗟哉古君子,至此良独难。

口腹不择味,四体不择安。

遇物一皆可,孰为我忧患。

阮生未忘酒,嵇生未忘锻。

欲忘富贵乐,托物仅自完。

无托中自得,嗟哉彼诚贤。

形式: 古风

翻译

颜巷早已空旷无人,颜家井依然稳固不变。
荆棘丛生,杂草蔓延,其中隐藏着深深的泉水。
还有谁会饮用这水,带着饭食耕种荒废的田地。
有一位孔氏的贤孙,清理杂草,发掘出清澈的水源。
废弃的床边,绳索刻痕可见,古老的井壁上布满青苔。
他用水缸引水倒入瓢和酒杯,千年时光仿佛又重现。
唉,古代的君子,面对这样的困境确实不易。
他们不挑食,不求舒适,一切顺应自然。
遇到任何事物都能满足,谁还会是我的忧虑。
阮籍忘不了酒,嵇康忘不了打铁。
他们想忘掉富贵的快乐,寄托在物外以求心灵完整。
没有寄托,内心反而自得其乐,他们真是贤人啊。

注释

颜巷:颜姓人家的巷子。
固不迁:稳固不动。
荆榛:荆棘。
百尺泉:很深的泉水。
孔氏孙:孔姓子孙。
芟夷:清除杂草。
绠刻:绳索上的刻痕。
古甃:古老的井壁。
忽复然:忽然又像这样。
良独难:非常困难。
口腹不择味:饮食不挑剔。
四体不择安:身体不求舒适。
阮生:指阮籍。
嵇生:指嵇康。
托物:寄托于物。
无托:没有寄托。
诚贤:真正贤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寄题孔氏颜乐亭》,通过对颜巷和颜井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君子孔氏孙的敬仰以及对淡泊生活的感慨。诗人首先指出颜巷荒凉,只有百尺泉依旧,无人享用。接着,他赞扬孔氏孙的贤德,此人清理杂草,发掘出清澈的水源,恢复了废弃的田园。诗人还提及了古物上的痕迹,如破旧的床和昏暗的井壁,这些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孔氏孙以饮水和耕田为乐,他的生活方式简单,不追求口腹之欲和身体的安逸。他认为万物皆可满足,没有过多的忧虑。诗人以阮籍和嵇康为例,他们虽各有喜好(阮籍好酒,嵇康好锻),但都能在所爱的事物中找到快乐,以此忘却富贵的烦恼。最后,诗人感叹,孔氏孙的这种自我满足和超脱,实为真正的贤者风范。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议论,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君子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其一)

车骑崩腾送客来,奔河断岸首频回。

凿成户牖功无几,放出江湖眼一开。

景物为公争自致,登临约我共追陪。

自矜新作超然赋,更拟兰台诵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题清溪寺

清溪鬼谷子,雄辩倾六国。

视世无足言,自闭长默默。

苏张何为者,欲窃长短术。

学成果无赖,遂为世所惑。

颠倒卖诸侯,倾转莫可执。

后世何不明,疑我不汝及。

谁知居深山,玩世可终日。

君观二弟子,死处竟莫得。

客齐自披裂,投魏求寄食。

悠悠清溪中,石乱流水急。

溪鱼为朝餐,老死得安穴。

居乱独无言,其辩吾不测。

形式: 古风

寄题登封揖仙亭

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馀,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形式: 古风

望夫台

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

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

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