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清溪寺

清溪鬼谷子,雄辩倾六国。

视世无足言,自闭长默默。

苏张何为者,欲窃长短术。

学成果无赖,遂为世所惑。

颠倒卖诸侯,倾转莫可执。

后世何不明,疑我不汝及。

谁知居深山,玩世可终日。

君观二弟子,死处竟莫得。

客齐自披裂,投魏求寄食。

悠悠清溪中,石乱流水急。

溪鱼为朝餐,老死得安穴。

居乱独无言,其辩吾不测。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澈溪流边鬼谷子居,雄辩之才令六国倾倒。
看待世间无人能言其妙,他独自沉默,深藏不露。
苏秦张仪是何等人物,想偷取他的游说之术。
学成后却无法自守,反被世人误解。
他以巧言令色操纵诸侯,难以捉摸其真意。
后世为何不明察,怀疑我却不曾触及。
谁料他隐居深山,以世事为戏,整日逍遥。
看那两个弟子,结局竟未可知。
门客纷纷离去,他投奔魏国,仅求温饱。
溪水潺潺,乱石间流水湍急。
溪中的鱼儿成了他的早餐,老去也安然地有了归宿。
身处乱世却默不作声,他的辩才令人难以揣摩。

注释

鬼谷子:古代著名的纵横家,擅长谋略和辩论。
雄辩:极有说服力的口才。
倾六国:形容其口才影响广泛,使各国为之倾倒。
足言:值得谈论的人或事。
自闭:自我封闭,不轻易显露才能。
苏张:指苏秦和张仪,战国时期的著名策士。
长短术:游说、权谋之术。
无赖:这里指难以控制或驾驭。
颠倒:混淆,操纵。
寄食:依靠别人供给食物。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而深远。
老死:年老至死。
安穴:找到安身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寄题清溪寺》,以清溪鬼谷子这一历史人物为引子,表达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权谋之术的批判。诗人首先描绘了鬼谷子的雄辩才能,但他选择沉默自守,不与世俗论短长。接着,诗人批评苏秦、张仪那样的策士,他们虽然学有所成,但最终因权谋而陷入困境,无法掌控局面。

诗人感叹后世之人不明此理,反而怀疑像鬼谷子这样隐居深山的人,不知其真正的生活态度。鬼谷子在山中过着闲适的生活,鱼儿为伴,安然度日,不参与纷争。他的两个弟子命运凄凉,一个被分裂,一个流落他乡,这与鬼谷子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以清溪的水流湍急和石子碰撞声作结,象征世事的纷扰,而鬼谷子则能在这乱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整首诗寓言深刻,借鬼谷子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谋之术的反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登封揖仙亭

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馀,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形式: 古风

望夫台

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

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

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形式: 古风

望嵩楼

连山鄣吾北,二室分西东。

东山几何高,不为太室容。

西山为我低,少室见诸峰。

临轩一长叹,隐见由所逢。

试问山中人,二室竟谁雄。

雄雌久已定,分别徐亦空。

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

游心四山外,寄适杯酒中。

形式: 古风

梦中反古菖蒲

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

仙人劝我食,再三不忍折。

一人得饱满,馀人皆不悦。

已矣勿复言,人人好颜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