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玉壶冰

玉壶冰始结,循吏政初成。

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瑶池惭洞澈,金镜让澄明。

气若朝霜动,形随夜月盈。

临人能不蔽,待物本无情。

怯对圆光裹,妍蚩自此呈。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美玉般的冰刚开始凝结,象征着贤明官员的政绩初步显现。
有了它,就像有了一面能洞察人心的镜子,清澈照见人的内心。
就连瑶池的清澈也自愧不如,金镜的明亮也要逊色。
它的气息如同早晨的霜冻般清新,形状随着夜晚的月色更加充盈。
面对人时它不会遮蔽真相,对待事物本就无情感偏颇。
人们畏惧直视这明亮的镜面,善恶美丑都由此显现出来。

注释

玉壶冰:比喻高洁清正的品质或事物。
循吏:指奉公守法、政绩卓著的官吏。
虚心鉴:指能洞察人心的镜子,寓意公正无私。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代表仙境般的清澈。
洞澈:形容极其清澈透明。
金镜:比喻明镜,此处与“玉壶冰”对比。
澄明:清澈明亮。
气若朝霜动:形容冰的清新之气,如早晨的霜气。
形随夜月盈:冰的形态在月光下更加饱满。
不蔽:不掩盖,不遮挡。
妍蚩:妍:美丽;蚩:丑陋,此处指事物的美丑。
自此呈:从此显现出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廉贞洁的官德形象,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将官员比作玉壶中的冰,既有虚心自鉴之意,也有如同明镜一般能够照亮心灵的清澈。瑶池、金镜都是用来比喻官员的心胸纯净无瑕,同时也强调了其决断公正的一面。

诗中“气若朝霜动,形随夜月盈”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形容这种清廉之德的生发和成长,是那么自然而又充满力量。同时,“临人能不蔽,待物本无情”表达了这种官德对人的态度,不以个人感情好恶影响公正,也不因私情而有所偏袒。

最后,“怯对圆光裹,妍蚩自此呈”则是说在这样的清廉光芒照耀下,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得以展现。这首诗通过对官德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赞美和追求。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盛德总群英,高标仰国桢。

独安巡狩日,曾掩赵张名。

业就难辞宠,朝回更授兵。

晓川分牧马,夜雪覆连营。

长策威殊俗,嘉谋翊圣明。

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

赐欢徵妓乐,陪醉问公卿。

却忆经前事,翻疑得此生。

分深存没感,恩在子孙荣。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

岂言沈族重,但觉杀身轻。

有泪沾坟典,无家集弟兄。

东西遭世难,流浪识交情。

阅古宗文举,推才慕正平。

应怜守贫贱,又欲事躬耕。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

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

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

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詶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寒月照秋城,秋风泉涧鸣。

过时见兰蕙,独夜感衰荣。

酒散同移疾,心悲似远行。

以愚求作友,何德敢称兄。

谷变波长急,松枯药未成。

恐看新鬓色,怯问故人名。

野泽云阴散,荒原日气生。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詶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

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

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

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

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

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

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流散俱多故,忧伤并在今。

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