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

陶潜傲羲皇,一卧北窗下。

岂知负朝暄,又若差胜者。

月庵岂不佳,得日乃较寡。

南墙有隙地,顾安所得瓦。

客来传新样,草木颇遭赭。

何云不日成,其待可倚马。

荆墩与蒲团,趁日每此坐。

问屋何所名,颇似六一舸。

问制何所师,卑宫闻自夏。

问公何所为,席间但尘斝。

有琴亦不弹,有帖亦不写。

不乐亦不忧,居常晏如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陶潜隐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室内与室外的光线,以及对日常物品的描述,展现了他淡泊名利、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以“陶潜傲羲皇”开篇,点出陶潜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接着,“一卧北窗下”、“南墙有隙地”,描绘了陶潜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强调了他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月庵岂不佳,得日乃较寡”两句,通过比较月庵与阳光充足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陶潜对自然光线的重视,以及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南墙有隙地,顾安所得瓦”则体现了他在有限空间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智慧。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客来传新样,草木颇遭赭”、“何云不日成,其待可倚马”等句,展现了陶潜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对时间流逝的从容态度。他选择在“荆墩与蒲团”上度过时光,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这种生活方式与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最后,“问屋何所名,颇似六一舸”、“问制何所师,卑宫闻自夏”、“问公何所为,席间但尘斝”三组问句,分别从居住环境、建筑风格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陶潜生活的独特之处。他不追求豪华,而是注重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即使在简单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陶潜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板屋二适(其一)负暄

茅檐有冬日,可爱乃易落。

为公独迟迟,怜渠能灼灼。

退朝坐蒲团,嗒然效南郭。

时维春冬交,正值阴阳搏。

屋头上阳乌,篱边鸣冻雀。

方知黄绵袄,绝胜青绫幕。

暖入支体舒,懒任傍人谑。

及晨卯酒酣,正昼蜂衙作。

玄冥顿无威,阳春真有脚。

一室不愿馀,四大殊能著。

自谙此中趣,经书亦可阁。

持欲献吾君,未许专此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板屋二适(其二)看雪

吾闻老农言,一冬见三白。

来年定有年,无烦问诸易。

寒日翳翳明,暮雪漼漼积。

时闻洒窗棂,兼恐摧屋脊。

平铺瓦沟满,低压墙檐侧。

纤纤谁所裁,逐逐若相逼。

庭空印鹤趾,裘弊欺狐腋。

况当板屋看,稍若朱帘隔。

柳弱不胜扶,藤重那能掷。

旋扫入茶垆,复取映书册。

缄诗忽何来,冻手呵自拆。

惟嫌独醒醒,羊羔谁与适。

形式: 古风

尹冢宰寿词二首(其一)

天寿还平格,名园独乐中。

朝廷须寇老,启事忆山公。

白日悬名在,浮云过眼空。

定知青史上,人物首山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尹冢宰寿词二首(其二)

饱玩人间世,苍松晚不彫。

经纶閒国手,华岳想风标。

洛下耆英会,齐东子午桥。

怀贤仍感德,不尽野人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