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学士素

司马迁生蔡邕死,关系存亡一代史。

有元实录录未曾,后妃传事逸无徵,幸向宫监馈饧饵。

挽起井中僧大梓,史不可死身不死。

小车赐宴诗后成,先忧之意答圣明,忽然东阁闻履声。

亡臣佐命满君侧,岂必人人文相国。

无城守功作余阙,安得和州享庙食。

呜呼责尔一死尔亦能,只恐真珈饮器没西僧,万古空图永穆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危学士素》由清代诗人严遂成创作,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与讽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忧虑与批判。

首句“司马迁生蔡邕死,关系存亡一代史”以两位历史学家司马迁和蔡邕为例,暗示历史记录者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国家兴衰的影响。接着,“有元实录录未曾,后妃传事逸无徵”指出元朝的历史记录不完整,后妃事迹难以考证,隐含了对历史记载不全面的批评。

“幸向宫监馈饧饵”可能暗指在权力斗争中,某些人通过贿赂或施恩于宫监来获取利益或保护。接下来,“挽起井中僧大梓,史不可死身不死”运用比喻手法,强调历史记录者虽身死,但其精神与工作却永存,如同井中之僧大梓一般,虽处困境仍能茁壮成长。

“小车赐宴诗后成,先忧之意答圣明”描述了在特定场合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君主的忠心与担忧,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紧接着,“忽然东阁闻履声”描绘了一幅君主突然来访的情景,暗示了君臣之间的微妙互动。

“亡臣佐命满君侧,岂必人人文相国”通过对比亡臣与文相国,表达了对忠诚与权谋的思考,指出忠诚不一定意味着成为权臣。随后,“无城守功作余阙,安得和州享庙食”可能是在批评某些官员因守城有功而获得的虚名与实际利益不符的情况。

最后,“呜呼责尔一死尔亦能,只恐真珈饮器没西僧,万古空图永穆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与反思,同时也提出了对权力与道德的质疑,暗示了对历史人物最终归宿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对历史、权力、忠诚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许祭酒存仁

象牙饰床安用之,白云为父仁山师。

师一再传守其说,按礼制冠白缨绖。

进讲洪范休咎徵,旋移官物取杭妾。

忌者因之击以舌,谓于师臣体有阙。

早知瘗死骨不收,不如不赦留韶州。

十年稽古侍君侧,少缓须臾俟祭极。

天与人归归不得,知言哉,刘丞直。

形式: 古风

宋文恪讷

危坐怒色含怒意,画工瞷之图献帝。

问其内讼过甚微,蹶者趋者碎茶器。

附火寒燎胁下衣,至肤始觉肤羹沸。

拊摩寿骨死犹未,一病再病命且既。

僵眠不听归私第,明朝学舍当丁祭。

文教肇开三百年,亦复应诏言修边。

边备实兵兵屯田,多用其言言可传。

其言可传行不得,若使上马去杀贼,隍中羌缚赵充国。

形式: 古风

陈恭政观

王猛以虱扪,钟山龙虎蹲。

拭论作赋屡称旨,死何妻子不自存。

记得参藩于秦作秦相,口不能言矿金状。

形式: 古风

桂正字彦良

包山院长江南儒,文华堂上延为师。

编修给事中为弟,师衣白衣颠倒之。

官正字,言正字,用予用我汤武事。

既制格心图,更上太平策十二。

大声彻殿人尽闻,对帝朗诵诗古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