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补陀风月在,处处得真居。
一六同妙湛,三千皆宴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描绘了补陀山的风月景色和自然景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灵溪寺周边的山水之美,如“风月在”、“妙湛”、“宴如”,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卷。诗人游历了龙潭、上洞,探寻自然奇观,感叹于岩洞的巧夺天工,将其比作观音菩萨的居所,潭水弯曲,泉水悬挂,声音清脆,富有诗意。诗人引用郭璞的典故,将此地与传说中的仙人隐居地相联系,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整首诗以四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山水之间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不到清溪路,人间千过春。
青溪人不老,应怜郭景纯。
翡翠随潮月,琉璃共佛灯。
沉香闻远远,珠树间层层。
艳艳灯欺月,英英人胜灯。
红绵开四照,金凤起千层。
玉树开花媚绮窗,龙幡如植冕旒降。
只今江月交光夜,情似月明愁似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