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泰伯庙

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

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

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

胡为无得称,万象妙无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他三次放弃天下,古代圣人认为这是最高尚的品德。
我在庙堂下礼拜,叹息又叹息。
这种谦让三次都不难理解,像泰伯那样无人能识其真正价值。
为什么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万物奇妙无穷,难以穷尽。

注释

三:三次。
天下:整个天下。
让:放弃。
至德:最高的道德。
某也:我。
拜庙下:在庙堂下礼拜。
太息:叹息。
泰伯:周朝的泰伯,传说中以谦让闻名的人物。
无人识: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价值。
胡为:为何。
无得称:没有得到应有的赞誉。
万象:万物。
妙无极:奇妙无穷。

鉴赏

这首诗是对古圣先贤的崇拜和自我反思的表达。"三以天下让,先圣谓至德"表明了诗人对于古代圣人的崇敬之情,认为他们有着超凡脱俗的美德。而"某也拜庙下,太息复太息"则显示出诗人在泰伯庙中表现出的深深敬意和无尽的感慨。"三辞不难知,泰伯无人识"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泰伯这种古圣先贤之所以不被世人所认识的理解与同情。

最后两句"胡为无得称,万象妙无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泰伯虽未被后世广泛传颂,但其德行却如宇宙间无尽的奇妙一样,不可估量。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圣贤不朽德业的赞美,以及诗人个人的自我反省与追求。

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情怀,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通过这样的抒情,诗人实际上是在探讨如何在不为世俗所知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和理想。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个人的德行与世界的认可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对于历史与传统的态度。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雪次陈书韵

帘垂不觉夜窗明,清晓从容始下平。

推户忽惊琼作地,登楼笑指玉为京。

暂停枰上犹贤弈,来作弦间太古声。

甚念衣单尘甑者,毋令彼此有亏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乐平明岩

西风吹作明岩去,石屋高虚滴如乳。

是谁不是洞中仙,无人自信吾为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麌]韵

湍水岩祷雨诗(其一)

湍水龙潭古迹遗,不因老叟有谁知。

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旸尚在时。

说与县家诚且信,去从潭所宿为期。

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登石鱼楼

楼栏倚碧空,绿树正摇风。

我独来从容,笑歌于其中。

微凉吹我衣,碧袂纱玲珑。

诗成自长吟,宛转音和融。

此意无人会,祇许清风同。

亦许空间云,悠然西又东。

亦许林间禽,幽啭声无踪。

亦许山间翁,笑语天机通。

前山对我吟,突兀青重重。

终日赓我歌,知音无瞽宗。

知音自古少,日月空临照。

天地终不秘,造化今未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