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岩祷雨诗(其一)

湍水龙潭古迹遗,不因老叟有谁知。

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旸尚在时。

说与县家诚且信,去从潭所宿为期。

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湍急的水流环绕着古老的龙潭遗迹,如果不是年迈的老人提起,谁会知道这里。
乡亲们祈求下雨的日子总是无效,干旱的云怪时常出现,阳光依旧炽烈。
我告诉县里的官员,这潭水确实灵验,我们约定去潭边住宿以见证奇迹。
回头一看,潭水带来的甘霖能复苏干涸的土地,现在播种还不算晚。

注释

湍水:形容水流急促。
龙潭:古代传说中的神秘水潭。
老叟:年长的男子。
祷雨:向神灵祈求降雨。
云魃:古人对干旱天气的称呼。
旸:晴天。
诚且信:真诚且可信。
潭所:龙潭所在的地方。
甘泽:滋润的雨水。
枯槁:干枯、缺乏生机。
插种:种植农作物。
工夫:时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神秘的山水画卷。"湍水龙潭古迹遗"一句,通过对“湍水”和“龙潭”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历史的沉淀,同时也透露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不因老叟有谁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迹遗存的感慨,以及时代变迁、记忆消散之情。

接下来的"乡人祷雨无灵日,云魃常旸尚在时",反映出农村生活中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依赖与期待。"祷雨"一词,既展示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恩恵的渴望,也流露出了一种古朴而纯粹的信仰。

至于"说与县家诚且信,去从潭所宿为期",则是诗人传达了对地方官府的一种期待和信任,同时也暗示了官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及对于雨水恩泽到来的共同期盼。

最后两句"回头甘泽苏枯槁,插种工夫未是迟"展现了雨后景象的美好以及农业劳动的紧迫性。"甘泽"指的是雨后的滋润,"苏枯槁"则形容了干枯之物因雨水而复苏生机,而"插种工夫未是迟"强调了农事的紧要与及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古迹、乡村生活、祷雨仪式以及农业劳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生机活力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石鱼楼

楼栏倚碧空,绿树正摇风。

我独来从容,笑歌于其中。

微凉吹我衣,碧袂纱玲珑。

诗成自长吟,宛转音和融。

此意无人会,祇许清风同。

亦许空间云,悠然西又东。

亦许林间禽,幽啭声无踪。

亦许山间翁,笑语天机通。

前山对我吟,突兀青重重。

终日赓我歌,知音无瞽宗。

知音自古少,日月空临照。

天地终不秘,造化今未了。

形式: 古风

慈溪金沙冈歌

冈涌金沙来几里,贴天衮衮白云里。

雄峰健陇四奔驰,每每回顾慈溪水。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经地之义。

子思不知万物我发育,推与圣人自固蔽。

己自固蔽祸犹小,固蔽后学祸甚大。

孔子没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指其愆,汨汨昏昏到今日。

所幸慈溪却不然,灼见子思孟子病同源。

不得已指其蔽,写出世所不传。

大道荡荡而平平,圣训至明至坦夷,一无荆棘相维缠。

学子首肯斑斑焉,静明庄敬非强参。

学者多觉近二百,事体大胜于已前。

学徒转相启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讵非天。

形式: 古风

蒙训

父母生子身,身是父母个。

如何却言我,言我大不可。

父母在此坐,子则不敢坐。

不坐乃当然,父母如天大。

男儿立父旁,女儿立母旁。

男儿拱手立,女儿敛衣裳。

捧盥兼洒扫,将茶及奉汤。

言语须低软,依前立正方。

兄娣惟恭敬,弟妹常爱慈。

饮食先尊长,不敢遽有之。

尊长若嗔我,嗔我是爱我。

欲我为君子,所以约束我。

语话须诚实,步履学疏迟。

头容常正直,四体莫邪欹。

形式: 古风

题进月堂

我有一轮月,不圆又不缺。

更无昼与夜,光耀常洞彻。

纵有蔀屋遮,亦莫之閒绝。

将此以为烛,难作进退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