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长淮千里何溯洄,远自桐柏之山来。

洪纤巨细络诸水,汇此四渎通八垓。

东南巨浸古所说,原野气尽岩峦回。

傍淮田下赋亦下,生计恃水无余财。

长年挐舟送行客,楚女击楫中流哀。

云浮三时蚌开合,水结五色龙胚胎。

阳嘘阴吸有至理,水上白昼层宫开。

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

全淮得失系吴楚,宵济万马曾衔枚。

王公设险古不废,硖石置守高崔嵬。

牛羊在野牧马散,淮水萧瑟山童峐。

下流河势苦相夺,二水若合坤舆颓。

支祈力屈匪至此,河伯好事同台骀。

至人视世本一辙,险绝不异坳堂杯。

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

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渡淮》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描绘了淮河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情。全诗以淮河为主线,从源头桐柏山写起,至东南巨浸,展现了淮河的源远流长和广阔气势。诗中不仅赞美了淮河的自然景观,如云浮三时、水结五色等奇观,也揭示了淮河对周边地区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

诗中提到的“长年挐舟”、“楚女击楫”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淮河沿岸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同时,诗人通过“要令幽险各有所,造物大矣何容猜”一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最后,“朝帆开寒雨迷浦,莫雁戛水阴成堆”描绘了淮河上的一天之景,晨起的帆船在寒雨中启程,傍晚时分雁群在水面留下痕迹。而“好风明日送舟疾,可至禹庙倾尊罍”则预示着次日风平浪静,船只可以快速抵达目的地,甚至可以畅饮庆祝。

整体而言,《渡淮》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游醉翁亭

一成坯,再成英,一再曲折山以名。

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溪行谷行水声复。

蓝舆背山始入山,水声已往何时还。

未登醉翁亭,先翻醉翁操,山禽飞还水禽噪。

言寻醉翁石,更诵醉翁文。

醉翁宾客不可见,山石欲雨溪生云。

咄哉文字亦有灵,能使此山此水无余情。

我观翁时值梅喜且惊,犹复夭矫屈曲如龙形。

醉翁琴,琴喑喑,乃知醉翁待我成古今。

我歌一篇翁赏心,滁山高绝滁水深。

形式: 古风

立春日

频悲寒序促,那复值兹晨。

人意怜迟日,吾生重早春。

川原看气始,草木辨根陈。

白发还多病,踟蹰强饭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洪源谒祖墓四首(其一)

五世还支子,全家问悯孙。

野花生墓阙,古柏及祠门。

朴塞吾宁忝,渊源系觉尊。

所亲欣絮语,灯火入前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洪源谒祖墓四首(其二)

白首吾宗叔,黄眉入室姑。

未嫌新礼简,记取旧名呼。

历寝书留几,开筵酒在壶。

为言居处僻,烧笋出山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