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遣怀》是清代诗人宋琬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咄咄书空唤奈何”,以“咄咄”之声起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的无奈与困惑,仿佛在空中书写却不知所措,呼唤着命运的不公。接着,“自怜身世转蹉跎”一句,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与遗憾,自我怜悯之情溢于言表。
“长卿已倦秋风客,坡老休嗔春梦婆。”这里引用了司马相如(字长卿)和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典故,分别代表了对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长卿的同情,以及对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的坡老的安慰。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自身处境的认同与理解。
“朝梵夹,暮渔蓑,闲中岁月易消磨。”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宁静,早晨诵经,傍晚垂钓,看似悠闲自得,实则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留给诗人的只有无尽的思考与回忆。
最后,“谁言白发无根蒂,只为穷愁种得多。”诗人以白发为喻,感叹岁月无情,人生苦短,而这一切的根源,皆因生活的艰辛与困顿。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鹧鸪天·遣怀》通过对个人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