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西园独步

清夜游西园,竹影乱秋月。

穹色湛虚明,林光益奇绝。

人间睡正著,那知此时节。

坐观衡阳移,领略风烟别。

沆瀣洗天宇,一饮醒毛发。

气与南山高,青苍助施设。

池塘收绿净,星斗转空阔。

微云点太清,须臾亦自灭。

明朝问此境,胜处不可说。

却恐鸡三号,开门走车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秋夜西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竹影、月色、星空、池塘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竹影乱秋月”、“气与南山高”,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清夜游西园,竹影乱秋月”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竹影在月光下摇曳生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接下来,“穹色湛虚明,林光益奇绝”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天空澄澈明亮,树林在月光下呈现出奇异的光彩。

“人间睡正著,那知此时节”一句,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对比人间的沉睡与自己对美好时刻的感知,突出了自然美景的独特魅力。随后,“坐观衡阳移,领略风烟别”则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不同景象变化的细致体验。

“沆瀣洗天宇,一饮醒毛发”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天地间的雾气比作洗涤宇宙的甘露,饮之能使人精神焕发。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气与南山高,青苍助施设”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敬畏之情,山色青苍,与天地同高,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与力量。最后,“池塘收绿净,星斗转空阔”描绘了池塘在月光下的清澈与宁静,以及星空的辽阔与深邃,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微云点太清,须臾亦自灭”通过微云的短暂出现与消失,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无常的主题。最后一句“明朝问此境,胜处不可说”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不舍,同时也预示着明天的未知与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空间、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54)

王庭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晞扬贫甚爨烟不属而读书不辍作诗遗之以激其志因叙其贫之所以然冀当涂有闻之者

荷锄初读书,中原已鼎沸。

辍耕仰太息,衣食尚卒岁。

喧呼传点丁,田庐忽湮替。

产尽犹索租,从何出租税。

乃知天宝后,信如石壕吏。

君门九重深,旗戟森兵卫。

朱轓背相望,莫肯察凋弊。

赖子天资高,追琢自成器。

时能从诸生,扣门来问字。

长篇烂溢目,春葩吐奇丽。

饥虽不堪煮,要自饱风味。

乃翁昔好事,宾客常满位。

小儿听客语,炊甑忘著箅。

岂虑饭成糜,迩来糜亦废。

时能馈升斗,与子黔突喙。

形式: 古风

送王舍人超武

王郎远器宜庙堂,胡为奔走天一方。

吴越相望峙雄垒,双旌再开南斗傍。

手携仙人绿玉杖,坐褰刺史赤帷裳。

平生广莫意万里,眼高四海无相当。

舍人旧班紫宸陛,天马岂受青丝缰。

骑驴到部正阅岁,飘然鹄举摩天翔。

婴儿十万啼塞路,各遮马首持杯觞。

忽闻半夜发轻舸,追走不及徒悲伤。

绣衣飞章有巨力,不须州民投皂囊。

正恐君王知治状,便向剑履趋明光。

鳌头蓬莱在平地,日边除书细作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李巽伯少卿见怀

骑鲸仙人本仙胄,不应暴落饥蛟口。

长庚却复下人间,岛瘦郊寒皆缩手。

篇章迈往无故初,不共曹刘辙俱蹂。

此邦虽陋江山雄,异时间出欧阳九。

公今诗句满江山,似觉衰容得春酒。

笔端猎猎生风雷,胸次煌煌焕星斗。

生儿了事正作痴,亦恐痴儿未能了。

顷年胡骑猎夷门,兵拿不解谁当剖。

大臣荐公来洛阳,舌翻波涛惊朝堂。

飞龙借马出建康,丑虏夜走尘沙黄。

是时帝坐八绮窗,拟歌风起云飞扬。

形式: 古风

寅陂行

安成城头乌夜宿,啼乌未起鸡登木。

倾村入城来送君,马首摩肩袂相属。

但有庞首不识名,何物老翁出山谷。

老翁持酒前致词,家住西村大江曲。

大江两岸皆腴田,古有寅陂置官属。

自从陂废田亦荒,官中无人开旧渎。

公沿故道堰横流,陂傍粳稻年年熟。

今年虽旱翁不忧,田头已打新舂谷。

谁云此陂会当复,老父曾闻两黄鹄。

嗟哉如君不负丞,躬行阡陌劝农耕。

监司项背只相望,风谣满路胡不听。

胡不听,寅陂行,为扣天阍叫一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