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危亭高处倚岩隈,西望蒲菖海浪回。
山戴鳌头天外出,水浮鳅穴地中来。
千重侧崦扶摇没,万里分流混沌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高耸的亭台,坐落在岩石陡峭之处,俯瞰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山势如鳌背般挺立,直达云端;而水则从地中流出,如同鱼跃。诗中的“千重侧崦”和“万里分流”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的层叠和河流的广阔。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宏伟壮丽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时的心境。这种从高处俯瞰、胸怀宽广的情感体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怀和哲思。
不详
峭壁半寒空,丛林甲海东。
荡深无过雁,湫小有游龙。
屏石高三面,楼峰更一重。
客心留不得,归听晓霜钟。
江中今日成龙鉴,苑外多年废鹭陂。
合照乾坤共作镜,放生河海尽为池。
圣主临轩亲策试,集英佳气葱葱。
鸣鞘声震未央宫。卷帘龙影动,挥翰御烟浓。
上第归来何事好,迎人花面争红。
蓝袍香散六街风。一鞭春色里,骄损玉花骢。
雁声晚断。寒霄云卷。正一枝开,风前看,月下见。
花占千花上,香笑千香浅。化工与、最先裁剪。
谁把瑶林,闲抛江岸。恁素英浓,芳心细,意何限。
不恨宫妆色,不怨吹羌管。恨天远、恨春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