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杨震从东方来到此地做官,政事成功后登上此地以消除忧虑。
青草中的白色小路穿越村庄而去,树木间的清澈溪流照耀着城郭流淌。
放眼望去四周的山景适合消磨长日,五月里敞开衣襟竟感觉如同凉爽的秋天。
不知道县里的户籍上增添了新的人家,只看见广阔的原野上桑树和柘树茂密繁多。

注释

杨震:指诗人自己或其他官员,杨震是古代清官的典故,这里代指清廉的官员。
宦游:外出做官,四处为官。
政成:政绩完成,工作成功。
消忧:消除忧虑,放松心情。
草中白道:草地间的小路,白道可能是指被踩踏出来的小径。
穿村去:穿过村庄而去。
树里:树林之中。
清溪:清澈的溪流。
照郭流:照耀着城郭流动,郭指城郭,即城墙内外的区域。
纵目:放眼远望。
四山:四周的山。
宜永日:适合消磨一整天的时间,形容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开襟:敞开衣襟,表示轻松愉快的心情。
五月:夏季的第五个月,这里指天气已经比较热的时候。
似高秋:像秋天一样凉爽,高秋指天高气爽的秋天。
县籍:县里的户籍记录。
添新户:增加了新的居民。
川原:河流与平原,泛指广阔的地域。
桑柘稠:桑树和柘树长得茂盛而密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新城县楼所见之景象和心境。诗中“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两句表明诗人因朋友的到来而感到欣慰,政治清明也让自己的忧虑得以缓解。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写出了田园风光和水流景致,展示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则是诗人在感慨时间流逝之际,希望能够长久地享受这份宁静,同时也透露出对夏日凉爽的向往,这里的“五月”与“高秋”相比,显得异常清新。

最后,“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种淡然和不关心,只是注意到了自然界中桑树、柘树的繁茂,这也反映出诗人更加关注自然之美,而非世事纷争。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一首颇具田园风味的咏叹之作。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越中言事二首(其一)

异术闲和合圣明,湖光浩气共澄清。

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调角城。

香起荷湾停棹饮,丝垂柳陌约鞭行。

游人今日又明日,不觉镜中新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越中言事二首(其二)

云霞水木共苍苍,元化分功秀一方。

百里湖波轻撼月,五更军角慢吹霜。

沙边贾客喧鱼市,岛上潜夫醉笋庄。

终岁逍遥仁术内,无名甘老买臣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越州使院竹

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

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

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

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感时三首(其一)

不觉年华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

正嗟新冢垂青草,便见故交梳白头。

虽道了然皆是梦,应还达者即无愁。

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