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书作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

披文既荟蕞,寻义亦泮涣。

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

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

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

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

《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

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

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

绵延比葛藟,根远益缠绊。

遂令矜名士,摹放如习幻。

雕刳出葩卉,缀缉呈组纂。

悦目效女美,饫口匪刍豢。

推以合身心,宜若霄壤判。

吾欲尽其文,掇取归炉炭。

观心胜观书,矹矹坐夜旦。

濯秽来清澄,磨昏出璀璨。

绵绵春云舒,炯炯秋月烂。

咏歌成文章,昭倬比云汉。

往者予弗及,来者予何惮。

作诗示朋曹,无乃骇童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周子谅的《读子书作》描绘了诗人闲暇时研读古籍的过程和感受。首句“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点出诗人空闲时翻阅书籍的情景。接着,“披文既荟蕞,寻义亦泮涣”描述了阅读时文字繁复,含义深奥,难以把握。诗人感叹自己在书中迷失,思路纷乱,但放下书后心境变得宁静。

诗人进一步指出儒家经典如《易》、《书》、《诗》、《春秋》语言简洁,含义鲜明,相比之下,其他各家著作则显得冗杂,如同葛藟般缠绕,让人难以摆脱。他批评那些过分追求名声的学者,他们的研究过于雕琢,失去了原著的真谛。

诗人决定回归简朴,将这些繁复的学问视为炉炭,通过深入内心去理解和消化,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的悦目和满足。他认为,这样的读书方式更能洗涤心灵,磨砺思想,如同春云舒展,秋月明亮。最后,他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后人能从中受益,并以此诗与朋友分享,可能会让年轻的听者感到惊讶。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深思熟虑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3)

周子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别郭元达

黄鹄乘天风,飘飘忽高翔。

飞飞巢林鸟,刷羽情内伤。

岂无凌霄志,六翮不得长。

念子平生意,相送以徬徨。

勿言易为别,明发各一方。

悲来解佩剑,为子复进觞。

且为游子歌,歌词何慨慷。

疾风吹征帆,旭日在衣裳。

自古有离别,各言慎行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白苎词

井梧坠叶声如雨,辘轳夜静莎鸡语。

西里佳人怨薄寒,惆怅灯前歌白苎。

白苎新时白若霜,象床开合秋水光。

制成只恐香尘污,衣着偏宜九夏凉。

西风乍入罗帏里,数点清尘不禁洗。

竞开箧笥试新纨,旧服抛捐那复理。

嗟尔白苎怨勿深,怜新弃旧他人心。

愿将贞白永相保,今年卷却明年讨。

形式: 古风

越城谣

越州城,城何高,四十五里之周遭。

洼地填为基,陂陀凿成壕。

白昼鞭笞夜击櫜,石民之骨灰民膏,越城虽高越民劳。

越民劳未已,我田未耕又科米。

忙忙筑城归种禾,又恐无米供官科。

禾苗未青得秋雨,城吏打门夜如虎。

为言雨后新城摧,要我荷锸城上来。

城泥不干不敢回,又恐夜半闻春雷。

城头一雨城一动,越民登城向天恸。

民心似与雨有仇,天意实谓城无用。

当年当年天下平,天下无贼越无城,乃知在德不在兵。

愿无修城愿修德,使民复睹无城日。

形式: 古风

信州粮谣

信州粮,粮何艰,十钟一石万里间。

朝发钱王堤,暮过严子滩,柁尾白浪如银山。

朝渡兰溪州,暮泊龙丘湾,峻如牵车上鬼关。

督吏持檄夜如箭,布帆无风河水干。

去年粮船未及岸,今年又运八百万。

只知彼地荒,不知浙东天亦旱。

只知彼地饥,不知役户家无饭。

家无饭,侬莫愁,愿化铁骑为耕牛。

愿销锋镝为锄耰,战场辟作畎与沟。

壮士负戈荷甲归西畴,风雨时调禾黍秋。

禾黍不秋饭不足,浙东又移何郡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