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老行送林次中赴都司

熙宁察院一开口,谁人胆落御史手。

其时面坚黑髭须,力欲回天气冲斗。

一从蹭蹬作外官,所居不苟心迹安。

刚不可回坚不变,头如霜雪心如丹。

所以论者悦而服,所养有义其质端。

东西南北二十载,一朝有敕却召还。

皂囊封上晓班肃,绣衣步入秋霜寒。

义有所徇乞得身,白日降下天上人。

黄金龙节青囊印,赤帷熊乘朱斑轮。

以其馀才修职分,以其馀力娱精神。

望淮楼上对秋色,玉女花前泣晚春。

时时共帐过南郭,来就陶潜漉酒巾。

与人论事不必合,直无所苟气色真。

持此以往无不可,古人所以为正臣。

淮南一路事如草,嘉苗恶莠俱分了。

中心皎皎如斯乎,外计区区何足道。

两宫日月方齐明,群公戮力营太平。

公议急须招俊老,清风先已过南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俊老行送林次中赴都司》由宋代诗人徐积创作,通过描绘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臣(“俊老”)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采与坚守,展现了其忠诚、正直、坚韧的人格魅力。

诗中首先描述了这位老臣在熙宁年间,面对御史的挑战,其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精神,即使后来被贬谪为外官,也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与坚持原则的本色。他的形象如同头霜雪、心如丹,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佩服,体现了他内在的正义与端庄。

接着,诗中提到老臣历经二十载的漂泊,最终因皇帝的召唤被召回朝廷,其地位与荣耀显著提升,但并未因此改变其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以余生的才华履行职责,以余力享受生活,展现了从容与智慧的生活态度。在望淮楼的秋色与玉女花前的晚春中,老臣与友人共享欢聚,谈论事情时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展现出其正直不阿的品性。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老臣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内心如同明镜般纯洁,对外界的评价与计较不屑一顾。在两宫日月并照、国家追求太平盛世之时,呼吁招揽更多像老臣这样的杰出人才,强调清风先至,表明了对老臣品德与贡献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老臣一生事迹的描绘,赞美了其忠诚、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人格,以及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体现了对古代贤臣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鲁恭王祠

帝子非无贤,孰有恭王者。

脱身辞汉储,一芥视天下。

勇故不失义,智故不失几。

身既脱诸险,德亦潜其辉。

群奸非无目,浑浑无罅窥。

阴谋不得奋,佞舌不得施。

以此终其身,万世不可非。

初王受汉封,奉诏实都鲁。

如何千载后,庙貌在东楚。

岂非王之赐,生尝及兹土。

所以淮上人,世世作神宇。

然而鬼神道,不可接形声。

所感唯以德,所通唯以诚。

去年冬不雪,江淮非一城。

人心谁无戚,蔡守最不宁。

守乃款王祠,俯伏祈于廷。

其日腊且尽,其夕大雪零。

前驱方入郭,后乘犹在坰。

田者欢于野,途者欢于行。

如饥哺斯食,如疾医斯平。

骄阳遁无迹,和气来有形。

因知王之心,虽殁不变更。

好诚而乐义,凛凛如平生。

一祷辄已应,为赐良不轻。

侯拜神之贶,民歌侯之明。

形式: 古风

莫饮吴江水寄陈莹中

莫饮吴江水,胸中恐有波涛起。

莫食湘江鱼,令人冤愤成悲呼。

湘江之竹可为箭,吴江之水好淬剑。

箭射谗夫心,剑斫谗夫面。

谗夫心虽破,胸中胆犹大。

谗夫面虽破,口中舌犹在。

生能人为患,死能为鬼害。

患兮害兮将奈何,两卮薄酒一长歌。

洒向风烟付水波,遣吊胥山共汨罗。

形式: 古风

琼花歌

春皇自厌花多红,欲得花颜如玉容。

春皇青女深相得,先教敛与秋霜色。

乃有雪月供光,星榆献白,艑量银汉琉璃湿。

人閒美玉捣作灰,荆山昆山鬼神泣。

天上有人名玉女,投壶之外能为素。

姑射神人解种花,先须此物为根芽。

天罅地窍掬精粹,蟾身骊颔偷光华。

其时正是天地交,二气上下阴阳调。

此花孕育得其正,其閒邪气无纤毫。

所以其色为正色,出乎其类拔乎萃。

一如君子有诸内,粹然其色见于外。

三月将尽四月前,百花开尽春萧然。

扬州日暖花开未,春香不动花房闭。

仙掌秋高玉露浓,蛟人泣下珠玑碎。

黄鹂本是花中客,啼尽好声求不得。

春皇费尽养花心,春风使尽开花力。

春归莺去花始开,谁人放出深闺来。

唐家天子太平时,太真浴罢华清池。

红裳绣袂厌君眼,更作地仙披羽衣。

麻姑睡起蓬莱岛,风吹玉面秋天晓。

洛川女子能长生,水中肌骨成瑶琼。

褒姒不见诸侯兵,尽日不笑如无情。

宋玉移家安在哉,东邻不画胭脂腮。

卓文君去成都速,锦衣金翠慵装束。

吹箫客貌果何如,见说其人名弄玉。

若比此花俱不足,淫妖怪艳文之类。

一如妇人有贤德,不为邪色辞正色。

孀居之女能自持,终身唯著大练衣。

又如正色立朝者,不以柔媚为奸欺。

以此论之乃可重,人之不正将胡为。

论德乃是花之杰,论色乃是花之绝。

洛阳花名古云好,看花须向扬州道。

君不见去年花下吹黑风,霹雳闪电搜玉龙。

此时半夜花光中,不觉屈曲蟠长虹。

又不闻天上琳琅树,种在烟霞最深处。

白云枝叶白玉英,此花莫是琳琅精。

此花爱圆不爱缺,一树花开似明月。

襄王半夜指为云,谢女黄昏吟作雪。

杏花俗艳梨花粗,柳花细碎梅花疏。

桃花不正其容冶,牡丹不谨其体舒。

如此之类无足奇,此花之外更有谁。

世非红紫不入眼,此花何用求人知。

诗人自与花相期,长告年年乞一枝。

形式: 古风

姚黄

黄河南畔伊川北,姚家宅是真花窟。

古来多少豪奢儿,埋却千莺万莺骨。

中央精粹得之多,西方秀气来相和。

天与明光常借日,水宫暗脉正通河。

春风如酒半酣时,谁教谷雨报花期。

司马坂前娇半启,洛阳城内人俱知。

姚家门巷车马填,墙头墙下人差肩。

花上红绡都蔽日,花傍翠幕恰如烟。

玉面儿来争供帐,锦袍郎去斗抛钱。

无人不说姚花好,费却春功亦不少。

日长风暖绿梢低,坐上金仙困将倒。

曲尘饼剂和香檀,何以贮之承露槃。

烂锦脱来嫌太艳,鲜衣染就欲骖鸾。

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馀高千万重。

妆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步摇好称钗凤凰,玉镮犀佩珠鸣珰。

帝女何缘心好道,阿娇安用金为房。

绀窠累栖舒雁雏,沈烟喷出狻猊炉。

一种养成馀意态,千花瘦尽春肌肤。

峨峨一器攲且倾,覆杯难辨钟与觥。

染以鲛绡求正色,叩之玉挺希宫声。

魏家红共牛家碧,迭霸花中耸高格。

如今俛首甘下风,九十种中为第一。

此花莫似武昭仪,出得宫来不画眉。

情貌欲为狐媚态,衣裳却是比丘尼。

杨妃本是倾国身,脱却红襦号太真。

河水欲濡头上髻,马嵬犹著旧时裙。

物色一定犹可疑,人心多变宜难知。

容易莫评真与欺,貌或如是心或非。

君不见老庄有深意,万物之中最防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