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临平二首(其一)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形式: 古风

翻译

前窗对着街市放下帘子,后窗临近水面推开门户。
岸边的杨柳轻摆,报知春天的到来,溪底的云天随着波浪起伏翻滚。
隔着溪流有几间黄色茅屋,环绕屋旁的是千竿碧绿如玉的竹子。
三位长者在船楼上敲响钲声,今晚又要停泊在临平过夜。

注释

向:对着。
市下:街市。
却:放下。
临水:临近水面。
开却:推开。
岸头:岸边。
报春动:报知春天的到来。
隔溪:隔着溪流。
黄草屋:黄色茅屋。
翠琼竹:碧绿如玉的竹子。
鸣钲:敲响钲声。
舣柂楼:船楼上。
临平宿:在临平过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差手法,营造出一种既隔绝又联系、既静谧又生动的意境。

"前窗向市下却帘,后窗临水开却门。" 这两句通过对窗的不同处理,表现了诗人既想远离尘嚣,又希望与自然接近的情感。"岸头杨柳报春动,溪底云天随浪翻。" 描述的是春天来临时的景象,杨柳摇曳,云雾随波动,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

"隔溪数间黄草屋,绕屋千竿翠琼竹。"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处隐逸的所在。黄草屋和翠竹围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最后一句 "三老鸣钲舣柂楼,今宵又向临平宿。" 中“三老”可能指的是村中的三位长者,他们在楼上鸣钲(敲击金属器具以驱除邪恶),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期待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布局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幅田园诗意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泊冷水浦

前夕放船湘口步,约到衡州来日午。

五程一减作三程,谢渠江涨半篙清。

今日雨来三四五,又闭疏篷听暮雨。

长年商量泊船所,雨外青山更青处。

形式: 古风

盱眙军东山飞步亭和太守霍和卿韵

杏花岩左斸东岩,驱使淮山指顾间。

招信上流总奔赴,僧伽孤塔政弯环。

今来古往空陈迹,远草斜阳祇惨颜。

走马看山真懡㦬,忙中拾得片时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

病眼仇冤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看来看去两相厌,花意索寞恰似无。

清晓肩舆过花市,陶家全圃移在此。

千株万株都不看,一枝两枝谁复贵。

平地拔起金浮屠,瑞光千尺照碧虚。

乃是结成菊花塔,蜜蜂作僧僧作蝶。

菊花障子更玲珑,生采翡翠铺屏风。

金钱装面密如积,金钿满地无人拾。

先生一见双眼开,故山三径何独怀。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形式: 古风

罗元通挽诗

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