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诗(其二)

颓云压崇岭,飞雨洒空江。

滩声作雷吼,涛奔如急泷。

沈阴裹孤艇,四顾但苍苍。

倚枕坐深黑,祇闻人语哤。

冲风摧危壁,碎石堕琤瑽。

舟子前后呼,篙楫相击撞。

天威递收摄,急点停淙淙。

开门望山岸,凉月挂鱼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行江上的生动景象。首句“颓云压崇岭,飞雨洒空江”展现了乌云低垂,雨水如注的天气,给江面增添了磅礴的气势。接下来,“滩声作雷吼,涛奔如急泷”运用比喻,将滩头浪涛比作雷鸣和急流,形象地刻画出水流的汹涌澎湃。

诗人身处孤艇之中,“沈阴裹孤艇,四顾但苍苍”,感受到四周阴沉的氛围和无尽的苍茫。夜晚来临,“倚枕坐深黑,祇闻人语哤”,他独自在黑暗中聆听舟上人的交谈声,更显孤独与寂静。

风力渐强,“冲风摧危壁,碎石堕琤瑽”,船身摇晃,险象环生。然而,随着风势的减弱,“天威递收摄,急点停淙淙”,水流也趋于平静。最后,诗人推开船舱门,“开门望山岸,凉月挂鱼矼”,凉爽的月光照亮了山岸,为这紧张的旅程带来一丝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过程中的风雨变幻和自然景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具有较强的动态感和画面感。

收录诗词(4)

黄兆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诸葛武侯铜蒺藜歌

罡风卷空云四垂,扁舟驾浪帆不倚。

篷窗开笥光陆离,云看武侯铜蒺藜。

芒耀四射形模奇,苔斑变作鳞之而。

古如宝采腾鼎彝,峭如圭角森岐嶷。

锐如颖脱囊中锥,晃如霜锷生戟枝。

是真神物何崛崎,当年武功屯虎貔。

风云八阵开鱼丽,连濠密布如棘茨。

贼骑却顾奔且驰,定军山畔愁云迷。

五丈原头星陨辉,金刀祚尽哲人萎。

此物光芒长不隳,邺宫铜雀久尘泥。

此物雷霆为护持,木牛流马千秋遗。

奇筹转饷咸仰追,岂知当日雄军威。

杈丫满营助险巇,即今入手含霜晖。

英风飒飒砭人肌,眼中如见千熊罴。

戈矛森列扬灵旗,昔读我乡陶园诗。

汉中通守曾得之,毛君何缘憩神祠。

沙场寸铁行囊携,舟中濡笔不敢题,满江白浪腾蛟螭。

形式: 古风

吴三桂系马椿

濞王遗迹渌江涯,嶪巀危椿绕古霞。

此处山中曾系马,当年井底欲鸣蛙。

寒烟十里闻啼鴂,灌木干寻噪晚鸦。

鱼足昔时成窃据,至今甲胄在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苗先簏所藏河间献王君子馆专歌

日华宫陀霜蓬焦,毛公祠存客游敖。

冒橛副土光烛霄,断甓双纽雷文交。

金倒落虹蜷要,汉皇求仙东射蛟。

小山鸿宝纷招邀,箫管吹台何寂寥。

申诗不传王戊骄,河间好儒筑馆劳。

山东诸生来俊髦,六籍不灺西秦燎。

书■周官乐吹韶,嘉宾笙簧车乘翘。

素丝五马干旌旄,君子何在贯与毛。

三千年后今联镳,禼生稷乳经谈苗。

遗专入匦纁重包,银茧拓分圆麝膏。

未央汉宫铜爵曹,搜剔遗瓦披榛茅。

晋隶岂识元康朝,五凤八分惊遁逃。

延陵旧碑申浦遥,孔篆疑似唐刻淆。

大雅不没精灵超,此专何啻干琼瑶。

侪鲁大璜周赤刀,■经鸿都鸦肄宵。

椎毡摩烟麟阁标,缇袭缄縢囊橐櫜。

载车万轮舟百■,胡为井甃占易爻。

蜗篆古壁尘栖寮,西陟虞阪跻中条。

抱玉南涉吴江潮,扣缶自作幽并谣。

运甓谁惜荆州陶,交河北流写平皋。

客馆二十沦荒郊,献王陵树秋风号。

形式: 古风

张石舟与何子贞既构顾先生祠刻亭林年谱成因得睹蔡小石司业家藏万年少秋江别思图图作以赠亭林者也石舟与子贞各摹其画及识语并程氏易畴题跋装为卷石舟手书亭林赠万举人诗又所作次顾韵题此图诗补成顾祠秋祭诗并录于卷属赋诗得五言一首

先生圣人徒,间世乃一逢。

古音吹伶伦,调以嶰谷筒。

四部付日知,百川导之东。

郡国有利病,昭然发其蒙。

平生求友心,择善得所从。

如登东鲁堂,七十为齐踪。

艰贞守薇蕨,九州一飞蓬。

城南旧寄居,释家檐宇重。

庑下想遗躅,摩挲见双松。

二君实创议,构祠植垣墉。

陈书会朋旧,荐馨申敬恭。

纪年述遗事,传志备始终。

因睹万生画,衰柳烟濛濛。

当年渡江淮,藏名随市佣。

诗画互酬赠,翩然两冥鸿。

分摹各藏袭,仰止心无穷。

维昔夫子圣,三千悉陶镕。

六艺式古训,纤微逮鱼虫。

盘薄际天人,今古为会通。

规矩范身心,高明守中庸。

勉以慥慥志,裕为经纶功。

举措谓事业,知言能折冲。

发之于音声,大乐鸣黄钟。

论述开子史,伦物胥函容。

生知与困学,入圣境则同。

岂稍涉藩篱,而遂以自封。

学者有通病,褊仄自矜崇。

是己而非人,喧竞失至公。

先生坦无私,孔教与折中。

儒林二百年,皎月澄心胸。

抚画诵遗诗,乡往夙所宗。

学浅拾朴砾,追琢惭良工。

因诗谂二君,惠言与摩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