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

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遥远的相识在往昔,此生常伴佛堂香烟缭绕。
傍晚绿草围绕着水边寺庙,清越的木鱼声在月夜的树林中回荡。
空寂的殿堂让山色映入,稀疏的梧桐叶上露珠晶莹挂垂。
在西峰告别后又要离去,整日的关山险阻都骑马在眼前。

注释

远:遥远。
相知:相识。
昔年:过去。
此身:此生。
长寄:长久伴随。
礼香烟:佛堂香烟。
绿芜:绿色杂草。
风晚:傍晚。
水边寺:水边寺庙。
清磬:清脆的木鱼。
月高:月光皎洁。
林下禅:林中的禅修。
台殿:殿堂。
虚窗:空窗。
山翠:山色。
梧桐疏叶:稀疏的梧桐叶。
露光悬:露珠悬挂。
西峰:西边的山峰。
话别:告别。
又须去:又要离开。
终日:整天。
关山:重重山岭。
马前:马蹄前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开篇“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表明了与远方朋友的情谊由来已久,自己则长期游历于佛教圣地之中,这里“礼香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紧接着,“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栖居寺庙的情景,绿色的荒草随风摇曳,晚风中带着寺院的宁静气息,而夜深时分,仅有清晰的磬声和高悬的明月陪伴诗人的禅坐。下片“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继续展现了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其中“台殿虚窗”表达了一种空旷与开阔,而“山翠入”则是自然景色通过窗户映入室内,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末两句“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透露出诗人即将踏上离别之路,心中虽有不舍,但行程所至之处皆是关山重重,显示了一种无奈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心灵寄托之地的依恋之情。

收录诗词(102)

刘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字:蕴灵
  • 籍贯:汶阳(今山东宁阳)

相关古诗词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汶阳离思水无穷,去住情深梦寐中。

岁晚虫鸣寒露草,日西蝉噪古槐风。

川分远岳秋光静,云尽遥天霁色空。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千里梦归清洛近,三年官罢杜陵秋。

山连绝塞浑无色,水到平沙几处流。

白露黄花岁时晚,不堪霜鬓镜前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宿苍溪馆

孤馆门开对碧岑,竹窗灯下听猿吟。

巴山夜雨别离梦,秦塞旧山迢遰心。

满地莓苔生近水,几株杨柳自成阴。

空思知己隔云岭,乡路独归春草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题天坛观

沐发清斋宿洞宫,桂花松韵满岩风。

紫霞晓色秋山霁,碧落寒光霜月空。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冥心一悟虚无理,寂寞玄珠象罔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