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抵山家

野径入苍翠,茅檐三两家。

夕阳犹在竹,小雨不妨花。

留客分云榻,呼儿汲井华。

山深无漏鼓,欲曙已鸣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熊少牧的《暮抵山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图景。首句“野径入苍翠”,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条蜿蜒深入绿色丛林的小路,展现出山间自然的幽深与生机。接着,“茅檐三两家”点明了山居的稀疏和质朴,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

“夕阳犹在竹”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在竹林中的景象,静谧而温暖。下一句“小雨不妨花”则暗示着即使有细雨飘落,也丝毫不会影响花朵的绽放,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自然的态度。

“留客分云榻,呼儿汲井华”描绘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他们邀请客人共享舒适的云榻,同时让孩童去汲取井水,准备款待,流露出山居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最后两句“山深无漏鼓,欲曙已鸣鸦”以山中夜晚的寂静为背景,没有寺庙钟声的打扰,只有乌鸦的啼鸣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这句寓言式的表达,既写出山居环境的静谧,又暗含时光流转的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恬淡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5)

熊少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子吟

朝望白云飞,暮听慈乌啼。

引领盼亲舍,游子心凄凄。

忆我五龄时,失怙谁提携。

有弟在襁褓,有兄垂髫倪。

随兄上学堂,书声茅屋西。

母训不知痛,入怀索枣梨。

课儿绩镫前,夜静山风凄。

十岁就外傅,家贫鬻珥笄。

一经与一砚,历历行装赍。

强颜为儿欢,恐儿苦羁栖。

送儿出门去,目极门前溪。

儿行日以远,高堂日以睽。

岁晚望儿还,倚闾斜照低。

愿言抛旧业,奉母偕荆妻。

承欢有余力,学耕把锄犁。

晨羞脍姜鱼,夕膳烹茅鸡。

采薪霜一束,种豆烟半畦。春风护■草,寿与南山齐。

不见彩衣人,七十如孩提。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明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杨忠烈公画像

痛哭红丸疾不起,选侍不移难未已。

拥驾嵩呼九庙安,六日出宫头白矣。

阁臣庸劣内臣私,刘孙赵左相维持。

小臣再召预顾命,寸心耿耿先皇知。

岂不闻万工部,朝上弹章暮膏斧。

岂不闻刘知府,夜醮未终惨对簿。

肝胆义激死生轻,二十四罪血缕缕。

此疏一入会极门,凶珰骇栗褫其魂。

不杀东林无东厂,按名点将烟尘昏。吁嗟乎!

委鬼当头立,茄花满地红。

白日矫翻三大案,群小罗织争为功。

纵诛失律熊经略,岂有贪赃杨大洪。

死囚一呼臣节表,冷光远映黄芝草。

编公手疏涕交横,楚浦风雷护遗稿。

形式: 古风

送何子贞编修入部

天抹寒云酿雪迟,尊前忽听渭城词。

同年人少难离别,小病秋深好护持。

銮掖文章新主眷,泷冈风木故园思。

遥知阿弟停帆待,扬子江头梅放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邓湘皋丈枉顾别十三年矣喜赋

秋窗静读南村集,忽枉高轩喜欲狂。

爱士一腔皆热血,著书两鬓有新霜。

丈人落落论风雅,穷鸟飞飞堕莽苍。

茗碗清谈对斜日,江天回首别情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