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谢李洪州莅学》。诗中表达了对李洪州在豫章任太守期间,以其卓越才能和德行赢得广泛赞誉的赞赏之情。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鸣鸾哕哕”、“出日迟迟”,形象地描绘了李洪州在地方治理中的高超技艺和深远影响。
首句“海内声名四十年”,开篇即点明李洪州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以其卓越的声望和成就,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接着,“豫章太守得才贤”,进一步强调了李洪州在豫章任职时,不仅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也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广泛认可。
“鸣鸾哕哕采芹地,出日迟迟祭韭天”,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李洪州的治理行为比作“鸣鸾”在“采芹地”上飞翔,象征其在地方治理上的灵活与高效;同时,“出日迟迟祭韭天”则以太阳缓缓升起和祭祀韭菜的场景,隐喻李洪州在推动地方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做出的持久贡献。
“可但文翁能教化,须知常衮与周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文翁和政治家常衮,进一步赞扬了李洪州在教育和政治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提并论的能力。
最后,“却惭不及南州士,合使尘埃一榻悬”,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像李洪州那样为地方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自谦之词,同时也表达了对李洪州的敬仰之情,认为自己应当学习他的精神,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李洪州卓越功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