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六十一)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尽时。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

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写诗对他来说是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他有意让落花停留或飘走,而无情的流水任凭它东流西逝。
黄莺传递消息时叫声急切,燕子诉说冤情时声音低沉。
这样的误会导致多少人事变迁,但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吟诗:作诗、写诗。
春尽时:春天快要过去的时候。
有意:有意识地。
去住:离去或停留。
无情:无情感的。
东西:这里指水流的方向,东流或西流。
莺传信:黄莺传递信息。
燕诉冤:燕子诉说冤屈。
误人:耽误或影响人。
人事:人世间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第六十一首,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生活感悟。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为了爱好而写诗,而是诗作源于他生活中的某种情感或体验。接下来的诗句“诗是尧夫春尽时”,暗示诗的创作往往发生在春天将逝之际,可能寓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描绘了自然景象,落花有去有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选择;流水东流西淌,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这两句寓言性很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抗拒的深刻理解。

“莺传信处音声切,燕诉冤时言语低”通过莺鸟的啼叫和燕子的呢喃,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莺声尖锐可能代表紧急的信息传递,燕语低沉则可能象征着无声的哀怨或申诉。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世悲欢离合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似此误人事多少,尧夫非是爱吟诗”总结全诗,强调他的诗歌并非仅为吟咏,而是源于对世间人事的深深反思和感慨,借此传达出人生的无奈与沧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邵雍深沉的人生观和敏锐的洞察力。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八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爱月时。

松上见时偏淡洁,怀中照处特光辉。

何如亭午更休转,不奈才圆又却亏。

青女素娥应有恨,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三五)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剑时。

当煅炼时分劲节,到磨砻处发光辉。

长蛇封豕休撩乱,狡兔妖狐莫陆离。

此器养来年岁久,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八十)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欢喜时。

欢喜焉能便休得,语言须且略形之。

胸中所有事既说,天下固无人致疑。

更不防闲寻罅漏,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八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访友时。

青眼主人偶不在,白头老叟还空归。

几家大第横斜照,一片残春啼子规。

独往独来还独坐,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