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有台中丞抚蜀

斧钺遥临峨岭动,风声雷令自天来。

西夷亦入文翁化,小队寻花月几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送宋有台中丞抚蜀》。诗中描绘了宋有台中丞即将前往蜀地时的壮丽景象与深沉寓意。

首句“斧钺遥临峨岭动”,以“斧钺”象征权力与威严,形象地展示了宋有台中丞即将抵达的峨岭之壮观,暗示其使命的庄重与重要。峨岭的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声雷动,也暗喻着宋有台中丞的到来将带来变革与影响。

次句“风声雷令自天来”,进一步渲染了宋有台中丞到来的气势,仿佛天降神威,风雷齐鸣,预示着他的行动将如雷霆万钧,不可阻挡。这里的“风声雷令”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宋有台中丞权威与影响力的隐喻。

第三句“西夷亦入文翁化”,提到“西夷”,指的是蜀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而“文翁化”则是引用了汉代名臣文翁治理巴蜀地区的典故,意在赞扬宋有台中丞将继承和发扬文翁的治国理念,对蜀地进行有效的治理与教化,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最后一句“小队寻花月几回”,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月下寻花的小队图景,既展现了宋有台中丞及其随行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轻松氛围,也寓意着他们在蜀地的治理工作将如同这月下寻花一般,细致入微,充满诗意。同时,这一句也寄托了诗人对宋有台中丞及其团队在蜀地取得成功、留下美好回忆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既展现了宋有台中丞前往蜀地的壮阔场面,也表达了对其治理蜀地、促进民族和谐与文化发展的深切期待和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送司马莪峰先生考绩癸巳十一月十六日

莪峰相见服俱青,怀抱经纶是大经。

署事初筵随接篆,论心倾盖已忘形。

历扬勋业瀰中外,笑比迂儒愧径庭。

此去报君兼鲁政,更看北斗耀文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寿少司空姚先生

东泉先生吾低头,去岁倾盖公生秋。

造父轻车仍熟路,庖丁芒釰不全牛。

早将文苑开闽桂,每见先声遁虏酋。

方驾清流欺逝水,欲从高步陟尼丘。

司空简在咨畴若,报政应同府事修。

骥子超先空北冀,凤雏联翼瑞西周。

喜逢初度春方半,遥想华晨乐未休。

试问当筵谁戏彩,贤郎系藉在瀛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走笔答柯双华佥宪

双华笔端语,读之乱心绪。

何如待高秋,相约祝融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