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赠叶虎竹

少年何事被愁侵,玉树萧萧忆故林。

万卷幼依慈母读,七言閒对野鸥吟。

若教视草知能手,便拥如花不称心。

暂觅交亲道情素,山中萝月约秋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青年面对愁绪时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流露。首句“少年何事被愁侵”直接点出主题,少年本应无忧无虑,却因某种原因陷入愁思之中。接着,“玉树萧萧忆故林”一句,以景物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玉树的萧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万卷幼依慈母读”表明诗人自幼在母亲的陪伴下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暗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求知欲。“七言闲对野鸥吟”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通过与自然界的野鸥对话,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若教视草知能手,便拥如花不称心”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比作能够识得草木之美的能手,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这里的“如花”既可理解为美丽的女子,也可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而“不称心”则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失落感。

最后,“暂觅交亲道情素,山中萝月约秋阴”表达了诗人暂时寻找朋友倾诉心声的愿望,以及对山中月色和秋日阴云的想象,这些自然景象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象征着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愁绪时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对知识、自然和友情的深切渴望。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谭天水游燕赴周舍人之约

南武城头吹海螺,秋声不觉入离歌。

一尊酒尽闺人别,中秘书藏国士过。

向晚脱貂眠火炕,当风嘶马踏冰河。

内家宋锦装潢巧,戏写蛾眉价必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詹明府碧纱书厨

明府翻书兴不穷,一编编贮碧厨中。

未开屈戌牙签见,虽隔交疏腹笥通。

晒尽最宜高阁日,披来都是古人风。

与谁汎鉴流观意,绕屋扶疏树一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客馆秋夕

每日无憀此客居,吟过晚市息喧呼。

湿烟满灶随僮懒,高月黏墙怕影孤。

秋色当空看去淡,道心于物损来无。

曲肱便作家林梦,羞向城西伴夜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万事

万事推移万虑轻,此身卑贱此心平。

旧牙笏写雕龙句,残玉佩敲风马声。

泉布不私寻葛井,石田祈熟问端坑。

室中多半僧家具,长拟空空学净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