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四首(其一)

断桥分野色,曲径入柴门。

五柳低藏屋,三家自作村。

人情同下里,风俗异东屯。

我老无生计,耕耘教子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断桥边展现出野外的景色,弯曲的小路通向简陋的柴门。
几株柳树低矮地环绕着房屋,只有三家农户构成这个小村庄。
人们的情感如同乡间淳朴,风俗却与东部屯田区不同。
我年老了没有生计,只能教导子孙耕种谋生。

注释

断桥:被雪覆盖或损坏的桥。
野色:野外的自然景色。
曲径:弯曲的小路。
柴门:简陋的木门。
五柳:以五棵柳树为标志,可能指简朴的居所。
三家:仅有三户人家。
下里:指乡村民间。
东屯:可能指某个特定的东部地区或农耕聚落。
无生计:没有固定的职业或收入来源。
耕耘:从事农业劳动,特别是耕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景象。"断桥分野色",展现出一条小路穿过田野,连接着远处的断桥,自然景色与人工痕迹巧妙融合。"曲径入柴门"进一步描绘了路径弯曲,通向简陋的木柴围成的门户,透露出乡村生活的简朴。

"五柳低藏屋"中的"五柳"可能暗指隐士的生活,也可能实指门前有五棵柳树,房屋隐藏在其中,显得低调而静谧。"三家自作村"则强调了村庄的规模不大,只有几户人家,各自独立又构成村落的整体。

"人情同下里"反映了村民之间淳朴的人际关系,如同古代的乡间风俗,亲切而和谐。"风俗异东屯"则暗示了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与东部地区有所不同,具有地方特色。

最后两句"我老无生计,耕耘教子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境况,年事已高,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只能依靠耕种教育后代,流露出一种淡泊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末明初乡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居四首(其二)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

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

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

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村居四首(其二)

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

马车浑不到,樵牧自相过。

卧看归田录,行听击壤歌。

优游只如此,刀锯奈吾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村居四首(其三)

人言村落僻,我处颇清幽。

竹色侵衣冷,江声绕屋流。

欢呼同社酒,出入趁鱼舟。

不用闻时事,桑阴且饮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村居四首(其三)

欲识吾居处,屋前溪水流。

门交青薜荔,篱蔓黑牵牛。

有竹编书简,无花引钓舟。

生涯随分已,何用卜菟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