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对《光和年西岳碑》的题咏。诗中,他首先赞美了碑文的瘦硬与光洁,形象地形容为“瘦硬光和字”,显示出书法的刚劲有力。接着,他将碑刻比作崔嵬的太华山,寓意其高大雄伟,富有气势。诗人进一步细致描绘了碑文的雕刻工艺,称其为“镌模森骨立,点画宛鳞差”,意指线条深沉如骨,笔触生动如鱼鳞,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
诗人认为碑文内含着超越常人的艺术才华,即“内有通神笔”,而其文字之美更是前所未有的“前无绝妙辞”。他想象千年之后,自己在茅舍之中欣赏这古老的碑刻,仍然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表达了对古物珍视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书法艺术永恒价值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