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龟龄得请还乡(其一)

两驰章奏叩天关,只愿归来老故山。

愧我尚留牵吏役,羡君先去得身闲。

冥鸿已逐高风举,倦鸟终随落照还。

尚拟杖藜寻旧约,雁峰深处共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他快速呈上奏章叩问天庭,只希望能回到那久居的老山
我惭愧自己仍被官事牵累,羡慕你已能早早摆脱,享受清闲
孤雁已随着高飞的清风展翅,疲倦的鸟儿也终将随着夕阳归巢
我还打算拄杖寻找旧日约定,与你一同深入雁峰攀登

注释

两驰:快速地。
章奏:奏章。
叩天关:呈上奏章询问天庭。
故山:故乡的山。
愧我:我感到惭愧。
尚:仍然。
牵吏役:被官事牵累。
得身闲:得到身心的清闲。
冥鸿:孤独的鸿雁。
高风举:高飞的清风。
倦鸟:疲倦的鸟儿。
落照:夕阳。
杖藜:拄杖。
寻旧约:寻找旧日的约定。
雁峰:雁峰(可能指代某座有雁群栖息的山峰)。
共跻攀:一起攀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送王龟龄得请还乡(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归乡的送别之情,以及自己未能辞官返乡的羡慕与自责。

"两驰章奏叩天关,只愿归来老故山。" 这两句点出了朋友王龟龄得以还乡的喜悦,而诗人自己则仍留在朝廷为官,只能向往着回到故土的愿望。

"愧我尚留牵吏役,羡君先去得身闲。" 诗人表达了对未能辞官的自责与羡慕之情,感叹自己的职务束缚,而朋友却已获得解脱,享受到了自由。

"冥鸿已逐高风举,倦鸟终随落照还。" 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借此表达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内心的寂寞。

"尚拟杖藜寻旧约,雁峰深处共跻攀。" 最后两句则表明诗人仍然怀念与王龟龄之间的旧约,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在雁峰深处共同攀登,这里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同时也透露出当时文人的辞官归隐的普遍心态。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送王龟龄得请还乡(其二)

和气融融动白蘋,欢传千里政方新。

若为摆落游珍馆,不顾悲啼拥画轮。

鲸海无津堪纵目,雁山如旧足怡神。

愿言分我闲中趣,已问君王乞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舍人彦正奉祠东归

去年趋召偶同时,每喜蒹葭玉树依。

伟论峥嵘从古少,高怀恬退似君稀。

身游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顾我滞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东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王若夫造朝

要路如公今著鞭,况逢圣主正需贤。

长贫岂谓连三世,不调那知又十年。

道在未应终困踬,时来看取即腾骞。

此行会有知音者,送上通津岁九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丘尉赴试南宫

儒冠鼎盛缙绅多,海内如今数永嘉。

士习艺文争擢第,君明经术合传家。

莫言黄绶官犹小,须信青云路不赊。

好上汉廷晁董对,要令吾道益光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