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
破巢看乳燕,留果待啼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身外都无事"表明诗人已经将心灵从尘世的纷争与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淡泊。"山中久避喧"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退隐生活的长久和深远,"喧"指的是红尘滚滚的声音,而诗人选择了远离这些声音,寂静地居住于大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破巢看乳燕,留果待啼猿"则是对这种山林生活的具体描绘。"破巢看乳燕"中的"破巢"可能指的是燕子从旧巢中飞出,开始新一轮的筑巢生息,而诗人静观这一自然界的生机与循环。"留果待啼猿"则是说诗人在山林中留下果实,等待着猿类来品尝,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尊重,也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清净脱俗的人生追求,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体验。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诗家通籍美,工部与司勋。
高贾虽难敌,微官偶胜君。
努力省前非,人生上寿稀。
青云无直道,暗室有危机。
燕拙营巢苦,鱼贪触网惊。
岂缘身外事,亦似我劳形。
洞天真侣昔曾逢,西岳今居第几峰。
峰顶他时教我认,相招须把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