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观物

万物备吾身,身贫道未贫。

观时见物理,主敬得天真。

心净星辰夜,情析草木春。

自怜斲丧者,能作太平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世间万物皆备于我,虽然身体贫穷但道义不贫。
观察时势了解事物规律,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拥有纯真本性。
内心清净如星辰照亮夜晚,情感细腻如春天草木复苏。
自我反思那些消磨的人,也能成为社会的和平之子。

注释

身:身体。
贫:贫穷。
道:道义。
物理:事物规律。
主敬:保持敬畏。
天真:纯真本性。
心净:内心清净。
星辰:星辰。
夜:夜晚。
情析:情感细腻。
自怜:自我反思。
斲丧:消磨。
太平人:和平之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触观物》,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首句“万物备吾身”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人的内在世界包容了宇宙万物。接着,“身贫道未贫”表明虽然物质生活可能匮乏,但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对道的理解却是无价的。

“观时见物理”体现了诗人通过观察时事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洞察力。“主敬得天真”则倡导保持内心的庄重和敬畏,这样就能回归到自然的本真状态。

“心净星辰夜”描绘出心境清明如星空之夜,暗示内心的宁静与广阔。“情析草木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情感,如同春天草木复苏般充满生机。

最后两句“自怜斲丧者,能作太平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自我消耗、迷失的人的同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成为社会的和谐力量。整首诗寓含了邵雍的道德修养观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路径吟

面前路径无令窄,路径窄时无过客。

过客无时路径荒,人间大率多荆棘。

形式: 七言绝句

暮春吟

春来小圃弄群芳,谁为贫居富贵乡。

门外柳阴浮翠润,阶前花影溜红光。

梁间新燕未调舌,天末归鸿已着行。

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疏懒味偏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暮春吟

多情潘佑羡杨花,出入千家复万家。

少日壮心都失去,老年新事不知他。

诗中罪过人多恕,酒里功劳我自誇。

犹有一般牢落处,交亲太半在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演绎吟(其四)

何者谓来仪,来仪意不低。

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

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

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