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部挽歌三首(其三)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

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

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他常常喜好接待宾客,整日里与音乐相伴。
这一天,他终于回归黄泉,心中充满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墓地上的亲人已经散去,只有鸟儿飞过曾经祭奠的地方。
墓碑上长满了青苔,昔日的荣耀名声还能剩下多少呢?

注释

常时:常常。
好宾客:喜好接待宾客。
永日:整日。
弦歌:音乐。
是日:这一天。
归泉下:回归黄泉。
伤心:悲伤。
无奈何:无可奈何。
墓庭:墓地。
人已散:亲人已经散去。
祭处:祭奠的地方。
鸟来过:鸟儿飞过。
碑石:墓碑。
生苔藓:长满了青苔。
荣名:荣耀名声。
岂复多:还能剩下多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哀伤情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思念。"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两句描绘出诗人曾经热爱交游,与朋友们共同享受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社交生活,也反映了他热情好客的一面。

随后的"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所产生的情感落差。"是日"指的应该是一个特定的时刻或事件,这个时刻的到来让诗人不得不离开那片曾经欢声笑语的地方,归隐泉下,不免心生伤感,无从排解。

接着的"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更增添了一种凄凉气氛。墓庭原本是纪念先人的地方,但如今连参与祭扫的人也已经散去,只剩下偶尔飞来的鸟儿在此地穿梭,显得异常寂寞。

最后两句"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则是对过往功名的反思。碑石原本用以纪念古人英绩,但如今却被苔藓所覆盖,这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荣耀与成就终将随风而去,变得毫无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中的美好生活,以及对过往功名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荣辱难以长久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

旧馆分江日,悽然望落晖。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

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

梁王池馆好,晓日凤楼通。

竹町罗千卫,兰筵降两宫。

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

臣觉筵中听,还如大国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侍宴浐水赋得浓字

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

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

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

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侍宴隆庆池应制

灵池月满直城隈,黻帐天临御路开。

东沼初阳疑吐出,南山晓翠若浮来。

鱼龙百戏纷容与,凫鹢双舟较溯洄。

愿似金堤青草馥,长承瑶水白云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