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黎士弘的《石钟山》描绘了石钟山独特的景致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双钟峙中流”形象地刻画了两座山峰对立于江面的景象,如同钟形,富有动态感。接下来,“高低互相位”进一步强调了它们的位置关系。“微风吹水波,万窍各鸣嘒”通过风声和水波的共鸣,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生动的音乐效果,暗示石钟山名字的由来。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仰观造化心,雕镂亦为罪”,认为人类试图模仿自然之美是僭越,而山的质朴无华更显其价值。“濯濯苏眉山,捉笔工点缀”则赞美了山的天然之美,以及自己以诗笔为之增色的技艺。“放舟绝壁下,领意得奇最”描述了诗人乘船游历的惬意,感受到石钟山的奇异魅力。
“子弟与山川,韵事足图绘”表达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认为它们是值得画家描绘的美好题材。“夷考作记年,送子德兴尉”则借石钟山之名,寓言般地送别友人赴任。“余来涉江涛,别弟趋吴会”写诗人自己也因别离而心情黯然,但面对山水美景,仍能以山水相慰藉。“古人今不殊,事迹偶相类”感慨古今人事相似,离别之情相通。“离怀虽黯然,妙得山水对”再次强调山水的疗愈作用,使诗人得以暂时忘却忧愁。
最后两句“西风泥行舟,遂谋三日醉”以西风中的舟行和饮酒作结,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借三天的醉意来化解离别的哀愁。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石钟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