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意

萧疏尽地林无影,浩荡连天月有波。

独立空亭人睡后,洛桥风便水声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稀疏的树林几乎无影子铺满大地,
广阔的天空中连绵的月光泛起波纹。

注释

萧疏:稀疏的。
尽地林:铺满大地的树林。
无影:几乎没有影子。
浩荡:广阔无垠的。
连天月:连绵的月亮。
有波:泛起波纹。
独立:独自站立。
空亭:空荡的亭子。
人睡后:人们入睡之后。
洛桥:洛阳的桥。
风便:微风吹过。
水声多:水声显得更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静谧与孤寂之美。"萧疏尽地林无影"写出了月光下的树林,枝叶稀疏,没有了白日里的浓荫,只剩下清冷的月色。"浩荡连天月有波"则是夜晚的江水,在浩瀚的黑暗中,连绵不断,与天空相接,似乎也能感受到微妙的波动,这不仅形容了月亮,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涟漪。

"独立空亭人睡后"中的"独立"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孤独,而"空亭"则是这份孤寂的具体载体,夜深人静之时,只有空旷的亭子伴随诗人的沉思。"洛桥风便水声多"中,"洛桥"可能是指古都洛阳的某座桥梁,"风便"暗示了夜晚微弱的风,而"水声多"则是在这静谧之中,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河水轻柔的流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心境和情感。这种在月光、江水与风声中的孤寂,不仅是外部环境的写照,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收录诗词(56)

裴夷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大梁相公送人二首(其一)

谢公日日伤离别,又向西堂送阿连。

想到越中秋已尽,镜河应羡月团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奉和大梁相公送人二首(其二)

北津杨柳迎烟绿,南岸阑干映水红。

君到襄阳渡江处,始应回首忆羊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临水

一见心原断百忧,益知身世两悠悠。

江亭独倚阑干处,人亦无言水自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前山

只谓一苍翠,不知犹数重。

晚来云映处,更见两三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