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一)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笔世宗师。

隶分唐汉诸家字,句压陈黄二子诗。

茂苑雨晴花发处,洞庭霜重橘黄时。

尘埃俗吏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骨骼清秀仿佛仙人孕育在武夷山,因此他的书法被世人尊为宗师。
他的书法融合了唐代和汉代各家风格,诗句压倒了陈黄两位诗人的作品。
在苏州雨后天晴鲜花盛开的地方,或是洞庭湖秋霜浓重橘子金黄的时节。
那些世俗的官吏哪里能理解这样的艺术,但这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却是显而易见的。

注释

骨秀:形容骨骼清秀,有出尘之感。
武夷:地名,产茶之地,这里暗指书法家的才情。
隶分唐汉诸家字:指书法融合了唐朝和汉朝多种字体风格。
句压陈黄二子诗:陈黄指两位诗人,这里表示诗人的诗句被书法超越。
茂苑:古代地名,指苏州。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
尘埃俗吏:指世俗的官员,与高雅艺术相对。
一段奇功:指书法艺术的独特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赏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笔世宗师。"

这里借用“骨秀如仙”来形容书法家的书法风格超凡脱俗,既有仙气,又显得内在的力量和韵味。“孕武夷”则是指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如武昌(即曹操之子曹植),诗人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传承与历史上的大家相提并论,表明其技艺已达到极高境界。

"隶分唐汉诸家字,句压陈黄二子诗。"

这一句中,“隶”指的是隶书,一种中国古代的书法体。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各种书体,如唐、汉时期的诸多流派,以及将自己的作品与陈伯海和黄庭坚这样的文学大家相比较,说明了自己的文笔在当时已有相当的地位。

"茂苑雨晴花发处,洞庭霜重橘黄时。"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春天的茂密竹林中,雨后晴空,鲜花盛开;而在洞庭湖畔,则是秋冬季节,霜冻加重,橘子呈现出金黄色的美丽。这种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暗示着书法与自然之美的相通。

"尘埃俗吏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

这一句中,“尘埃俗吏”指的是世间凡俗、平庸无奇的人,他们无法理解和欣赏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一段奇功”则是说诗人在书法上的杰出成就,是可以为世人所公认的。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与技艺追求的自信心,以及对于自身才华超越常人的肯定。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下第

荡荡天门叫不应,起寻归路叹南行。

新亭未必非周顗,宣室终须召贾生。

振海潮声春汹涌,插天剑气夜峥嵘。

伤心故国三千里,才是馀杭第一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与青原正庵老

倦行老矣遍东南,最后青原识正庵。

无法更求身外说,有禅应向意中参。

春风绕寺雨花坠,石鼎烹茶泉味甘。

暂脱尘嚣聊税驾,与君相对款清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书高塘庵

庵上木已拱,山前水可陂。

峥嵘晦翁字,突兀大参碑。

云叶孤飞白,乌群反哺慈。

伤心前辈尽,问道欲从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元宵偶书

磊落东游客,磨跎但过僧。

有怀千不足,自顾百无能。

旧日名城酒,他时梦境灯。

放歌声激烈,醉倒睡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