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六)

金镞惯调经百战,钱鞭多力恨无雠。

形式: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士圭的《偈十六首》之六,通过“金镞”与“钱鞭”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金镞惯调经百战”,金箭在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调校后,已磨砺得锋利无比,象征着人在经历无数挑战与磨难后,内心变得坚韧不拔,智慧与勇气得到极大提升。这里的“金镞”不仅指具体的箭头,更隐喻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钱鞭多力恨无雠”,钱鞭,这里可能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达,寓意着财富或权力。拥有强大力量的钱鞭却“恨无雠”,即渴望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对手或目标来施展其力量。这句诗反映了人们在追求权力与财富的过程中,往往渴望有真正的对手或挑战,以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中缺乏真正对手或挑战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诗通过“金镞”与“钱鞭”的对比,探讨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追求时的心态与状态,以及对力量与价值实现的深层次思考。

收录诗词(53)

释士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十六首(其七)

一阳生,万物萌。天本清,地常宁。四时行,万汇成。

如纬经,如权衡。天心平,人心诚。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浊清,古今无亏盈。

圣泉拄杖犹通灵,敲骨出髓。

方悟从上诸圣碗鸣声,犹较芭蕉半月程。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八)

半夜穿针,尽十方皆成线路,你诸人为什么透不过。

天明吃粥,无一丝毫不露真机,你诸人为什么拨不转。

透不过处,路布分明。拨不转时,真机独露。

半夜梦中惊骤雨,三更枕上听秋声。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九)

烈火焰中,蟭螟虫如何栖泊。

大炉韛里,金刚钻烧得通红。

蓦然脑后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佛祖重新煅炼,衲僧再上钳锤。

直饶千手大悲,这里如何摸索。

打破从教重锢鏴,休言钝铁费钳锤。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十)

天晴开水路,无事设曹司。

病多谙药性,小慈妨大慈。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