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寄俞仲蔚兼呈元美时不果枉因有末句

浊酒新开绿绮鸣,白云湖上掩柴荆。

兴来陶令还辞社,老去庞公不入城。

一疏中原高病色,千秋吾党见诗名。

故人径作书相别,握手看君负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寄俞仲蔚兼呈元美时不果枉因有末句》。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首联“浊酒新开绿绮鸣,白云湖上掩柴荆”以酒和琴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浊酒代表了生活的平凡与真实,绿绮则是琴的代称,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共鸣。白云湖与掩柴荆则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颔联“兴来陶令还辞社,老去庞公不入城”引用了陶渊明和庞德公的典故,前者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后者则是三国时期隐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奈与选择。

颈联“一疏中原高病色,千秋吾党见诗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一疏”(即一封书信)和“中原高病色”(中原地区因疾病而显得萧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同时,“千秋吾党见诗名”则强调了诗歌作为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肯定。

尾联“故人径作书相别,握手看君负此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负此生”一词,既是对友人可能遭遇不幸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未能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的文学造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寄怀子与

白云愁色满秋天,海上离心雁影传。

那堪对酒书相忆,况复登楼月正圆。

自尔一携龙剑合,何人更问鹖冠篇。

莫言十日平原饮,不是王孙得意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殷洗马诞子值今上登极日

词臣三命侍经筵,圣主龙飞蓟北天。

珠借星辰堪并出,弧随日月更新悬。

一毛深照衔图夜,千里长怀托乘年。

共讶玉堂分气色,兼城重喜得蓝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贺天官殷少宰

十载词林供奉中,史才经术并称雄。

恭承三命铜龙署,兼典诸儒白虎通。

要地持衡当北斗,清声曳履入南宫。

犹言紫极氤氲处,非复文昌八座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荅寄刘子威侍御(其一)

吴客椷书问转蓬,姑苏台上起秋风。

七星已佩干将剑,五色还乘鲍氏骢。

江海双悬精自合,阳春一曲步逾工。

只今曾照西施月,多少娥眉画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