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檎近.咏佛手柑

芳树来瓯越,名同吴下柑。

风调轶橙橘,芳华擅闺襜。

玉人夜凉酒醒,怪底薰透红衫。

此际宝鸭休添,香气十分沾。

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掺掺。

佳人笑说,雪山花瓣曾拈。

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

形式: 词牌: 红林檎近

鉴赏

这首《红林檎近·咏佛手柑》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以佛手柑为题,巧妙地将自然之物与禅意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词中首先描绘了佛手柑的生长环境与特征:“芳树来瓯越,名同吴下柑。”以“芳树”喻指佛手柑,点明其生长于瓯越之地,与吴地的柑橘齐名,暗示其品质之高。接着,“风调轶橙橘,芳华擅闺襜”,进一步强调佛手柑的独特之处,不仅在风调上超越了橙橘,其芳香也独占鳌头,仿佛是闺房中的珍宝。

“玉人夜凉酒醒,怪底薰透红衫。”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佛手柑的香气比作夜凉时分,一位穿着红衫的女子醒来后感受到的温暖与舒适,形象地展现了佛手柑香气的宜人与持久。接下来,“此际宝鸭休添,香气十分沾。”则表达了对佛手柑香气的珍惜,即使在宝鸭(香炉)旁也不愿添加其他香料,以免分散了佛手柑独有的香气。

“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掺掺。”这两句通过月光下的佛手柑和枕边的香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仿佛月光与香气都与人相伴,给人以心灵的抚慰。最后,“佳人笑说,雪山花瓣曾拈。自尘情未断,佛犹如此,合掌长思伴玉纤。”佳人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佛手柑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哲思,即使在尘世中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如同雪山上的花瓣,即便被佛手柑的香气所吸引,也要合掌长思,与之相伴,体现了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对佛手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天穿节次葛鲁卿韵

晓寒侧侧,绣户凉如水。

灯市火初收,不十日、春喧北里。

都城士女,结队踏天穿,珠络鼓,画楼旗,漾在东风里。

江南词客,生长烟花地。

可惜是秾春,最难忘、梦华遗事。

倚阑怊怅,暗里忆当年,新雨后,板桥西,那处人家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蕙兰芳引.咏木瓜花

绿水人家,有一树、垂垂红雪。

瘦影亚雕阑,啼尽春禽百舌。

玉娥睡醒,问何处、麝兰偷泄。

恰侍儿报道,枝上名花才结。

记得良人,曾经渍粉,去秋时节。

叹虽有好香,不比此香清绝。那知花朵,一般芳冽。

爱清芬、莫对傍人轻说。

形式: 词牌: 蕙兰芳引

蕙兰芳引.洗钵池中有赠

客里无憀,瞥见处、绣帘斜轴。

恰暮雨潇潇,低唱伤心人曲。

相逢却扇,板桥西、数枝春竹。

正笼中鹦鹉,叫醒一窝红玉。

携上吴装,一声欸乃,碧天如沐。

爱香藕花轻,偏打向船窗簌簌。

娇歌妙舞,明眸曼睩。记昨宵、水色半城都绿。

形式: 词牌: 蕙兰芳引

早梅芳近.咏玉蝶梅

整偏佳,斜更好,风格那能到。

粉笺欲赋,除是多才李清照。

亭亭情意厚,袅袅腰肢小。

正入春阴重,白处妆楼晓。

梦无凭,愁不了,从古江南道。

天寒日暮,此意惟花堪共表。

文犀慵再掠,金鸭羞轻抱。撚梅花,今年驿使杳。

形式: 词牌: 早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