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杜允胜汤子重游东禅次子重韵

人事无停机,曦晖正流耀。

及兹东城游,驾言谢纷要。

杪秋霁景澄,寒原入高眺。

静躁本无媒,忧欣人自召。

蘼蘼霜蘤明,历历幽禽调。

独行心已怡,况也偕二妙。

投社惭渊明,能诗得清照。

燕谈析玄旨,悲吟发孤窍。

一语何足稽,后期真未料。

微风西北来,泠然杂清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季游览东禅寺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交流的和谐之美。

首句“人事无停机,曦晖正流耀”,以动态的人事比喻时间的流逝,同时点出阳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万物生长的氛围。接着,“及兹东城游,驾言谢纷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选择在东城游玩,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

“杪秋霁景澄,寒原入高眺”描绘了深秋时节,雨后天晴,天空澄澈,寒原辽阔,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这一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开阔、宁静的心境。

“静躁本无媒,忧欣人自召”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状态的思考,认为内心的平静或躁动并非外界因素所决定,而是由人自身的情绪所引发。接下来,“蘼蘼霜蘤明,历历幽禽调”通过霜花的明亮和幽禽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独行心已怡,况也偕二妙”描述了诗人独自行走时的愉悦心情,以及与友人同行的快乐。这里“二妙”指的是友人杜允胜和汤子重,他们共同分享着这次旅行的乐趣。

“投社惭渊明,能诗得清照”借用陶渊明和李清照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谦逊态度,同时也赞美了友人的才华。

“燕谈析玄旨,悲吟发孤窍”描绘了友人间深入交谈,探讨哲理,以及在悲凉中吟唱,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景。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共鸣。

最后,“一语何足稽,后期真未料”表达了对言语的有限性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暗示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钱氏池上芙蓉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画(其一)

密叶参差漏夕阳,溅溅寒玉漱回塘。

玄言消尽人间事,一壑松风满鬓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画(其二)

寂寞平皋带浅滩,幽人时共夕阳还。

水禽飞去疏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追和钱舜举山居韵

翠深山带屋,绿净水通门。

泉石情还重,丘园道自尊。

种莎添野色,留竹护篱根。

乐事惟心会,休逢俗子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