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洗井僧来说旧游,西江东岸是城楼。
昔年淹迹因王化,长日凭栏看水流。
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
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西江东岸重游旧地的情景。开篇便点出“洗井僧来说旧游”,可见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之深。"昔年淹迹因王化",表明当年的足迹与王权的影响有关,可能是在官场或是某种政治活动中留下的痕迹。
"长日凭栏看水流"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怀,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领悟。随后的"真观上人栖树石,陈陶处士在林丘",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不同人物的隐逸生活,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世俗的理解。
最后两句“终拖老病重寻去,得到匡庐死便休”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宿命感。"终拖老病"表明年华已高,体力不支,而"重寻去"则是对往事的执着追求;"得到匡庐死便休"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尽头处所渴望的平静与释然。
整首诗通过对旧游的回忆和当下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到处听时论,知君屈最深。
秋风几西笑,抱玉但伤心。
野水翻红藕,沧江老白禽。
相思未相识,闻在蜀中吟。
游遍名山祖遍寻,却来尘世浑光阴。
肯将的的吾师意,拟付茫茫弟子心。
岂有虚空遮道眼,不妨文字问知音。
沧浪万顷三更月,天上何如水底深。
去岁逢京使,因还所寄诗。
难留天上作,曾换月中枝。
趣极僧迷旨,功深鬼不知。
仍闻得名后,特地更忘疲。
莫向孤峰道息机,有人偷眼羡吾师。
满身光化年前宠,几轴开平岁里诗。
北阙故人随丧乱,南山旧寺在参差。
清吟但忆徐方政,应恨当时不见时。